五一會下雨?人工智能預測天氣到底有多準?

明天就是五一了!
想好去哪里度假了嗎?
游玩攻略做好了嗎?
不慌,
咱們先來查看一下天氣情況。
什么!3號和4號會下雨?
定好的山景房到底退不退呢?
可是,
天氣預報就真的那么準嗎?
我們能多準確地預測天氣?
預測天氣模式的過程是一門非常復雜的科學。它需要分析和解碼每天從數千個傳感器和氣象衛星收集的大量數據集。從收集到的數據中確定預測未來的模式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為了獲得最佳效果,還需要實時完成。
但是像任何一種天氣預報一樣,天氣預報也是一種有根據的猜測。既然我們不能控制天氣,氣象學家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數據和模式來預測未來。
在為災難事件提供信息時尤其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氣預報的準確性有所提高,但仍不是100%準確。
據估計,7天的天氣預報有80%是可靠的。更短的時間尺度更是如此,5天的天氣預報準確率約為90%。任何超過7天的時間,尤其是10天或更長時間的預測,往往只有50%左右的準確性。由于大氣在不斷變化,長期的估計證明是很難建模和預測的。
使用AI技術預測天氣將是大勢所趨
毋庸置疑,利用AI技術預測天氣在當下已被認為是大勢所趨。著名期刊《地球與太空科學》認為,AI人工智能技術或將成為改善天氣預報工作的關鍵。
在氣象預測中,引入AI技術,將大大減輕氣象預報員的工作壓力,讓預報信息也更加的及時和準確。有氣象研究員表示,最好的天氣預測就是盡可能多的合并觀測數據,而這通常非常復雜,但通過AI模型來分析和處理,能夠更快、更準確地預測潛在極端天氣。
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大氣科學的教授Steve Nesbitt博士認為,人工智能將徹底改變我們觀察、模擬和預報天氣和氣候的方式。可以預測的是,在AI技術的持續賦能下,氣象科學將變得越發智能和強大,在面對變化莫測的天氣時能更加得心應手。
業內人士表示,AI將對天氣預報的速度和準確性產生重大影響,從長遠來看,或將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1960,麻省理工學院的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應“,講的是一只蝴蝶在亞洲扇動翅膀可能會改變紐約市的天氣。即一個變量的任何微小變化都會深刻改變未來某一事件,洛倫茲因此被稱為混沌理論之父,在他看來,準確預報天氣的最大極限可能在兩周左右。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如今世界許多地方都可以提供多達14天的天氣預報,但離完全準確還有一段距離。或許,在AI的助力下,假以時日,人類或將很快突破這一最大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