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蘋果也能用得上機器人了!雙臂協同高效采收
導讀近日,記者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楊福增團隊研發的蘋果雙臂采摘機器人完成了果園實地試驗,這是我
近日,記者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楊福增團隊研發的蘋果雙臂采摘機器人完成了果園實地試驗,這是我國高校第一臺蘋果雙臂采摘機器人,將給果農帶來極大地便利。
據介紹,蘋果采摘機器人研究是國內外農業機器人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之一,涉及機械、電子、控制、人工智能等多個學科,技術門檻高、研究投入多、研發難度大。當年,在農業農村部蘋果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建設項目和陜西省蘋果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下,楊福增從丘陵山地農機研究團隊中分出一個課題組,開始研究蘋果采摘機器人。
2021年3月,第一臺單臂采摘機器人研發成功,在當年的9月,這臺機器人首次走進白水蘋果試驗示范站,此后,楊福增團隊對蘋果采摘機器人進行了進一步完善改進。今年亮相的這臺機器人,又增加了一支采摘手臂。它主要由底盤、處理器、控制器、深度相機和采摘手臂等組成,并與前后兩臺裝載運輸機器人一起,組成一個蘋果采摘轉運多機器人系統。
機器人如何完成摘蘋果的任務?
楊福增介紹,首先,機器人要能瞪大“眼睛”,看得準樹上的蘋果,其次“手腳”協調能夠得著蘋果,最關鍵的是“大腦”,能把“眼睛”看到的信息智能化處理,然后快速、有效地傳導給采摘手臂。
據不完全了解,從一張白紙上畫藍圖,到實實在在的蘋果采摘機器人實物樣機下地工作,全國高校中僅有南京農業大學、江蘇大學等少數幾個高校把夢想變成現實。
從公開文獻資料看,相較于世界著名的美國某大學的蘋果采摘機器人,目前西北農大蘋果采摘機器人在多方面實現了趕超:一是識別時間快,美國大學是1.5秒,西北農大為0.015秒;二是采摘方式靈巧,美國大學是拉拽分離,西北農大為仿生旋轉拉拽,能耗小;三是采摘手臂多,該校成功創制了一種雙臂蘋果采摘機器人,兩臂協同,大大提高了整機的采摘效率。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蘋果采摘作業約占整個生產過程作業量的35%、占總生產成本的40%。果園采摘從“梯子+籃子”的傳統模式也邁向了機器人自主協同作業方式,將對我國農業豐收具有重大的意義。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陳熙明”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