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還是五指山(五行山下收孫悟空讀后感)
觀音點化陳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經。唐太宗認玄奘做御弟,賜號三藏。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孫悟空。孫悟空被帶上觀世音的緊箍,唐僧一念緊箍咒,悟空就頭疼難忍。
師徒二人西行,在鷹愁澗收伏白龍,白龍化作唐僧的坐騎。
在高老莊,收伏豬悟能八戒,豬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
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凈,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個徒弟。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經。
孫悟空原是花果山上一石猴,生性頑劣,曾經在東海龍宮奪得定海神針、閻王殿上修改生死簿,甚至大鬧天宮,自封“齊天大圣”,后來被如來佛壓在五指山下,“饑餐鐵丸,渴飲銅汁”五百年,當他有心向善時,唐僧沒有拒絕,助他脫困,收為大徒弟;
豬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因為酒后調戲嫦娥被打下凡間,錯投豬胎,成了“豬剛鬣”,在高家莊做女婿時被孫悟空收服,唐僧高高興興地把他收為二徒弟;
沙和尚原是天上的卷簾大將,只因在王母娘娘的瑤池宴上失手打破玉琉璃,遭貶流沙河作了妖怪,唐僧把他收為三徒弟。
這幾個徒弟都是有“前科”的,留在身邊可能會造成安全隱患,教育效果也是個未知數,但唐僧并沒有嫌棄他們,而是真心實意地接納了他們,讓他們和他一起上西天取經,也就是給了他們贖罪、改造、進步的機會。所以說,唐僧有著“有教無類” 的教育思想。
孫悟空是被壓在五行山下的,即五行山壓住了孫悟空,因為五行山代表著孫悟空出身的父母,調皮的孩子最聽父母話,也只父母才能管住他。一切要從他的出身說起。
在《西游記》第一回中說到: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這就是說大山孕育了他,大地是他的母親。一日迸裂,產一石,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生出一個石猴,并不是普通的猴子,而且知道拜見的父母。
他的出生驚動了玉帝,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再一次印證了大地為之父母。這件既然玉帝知道,神通廣大的如來也一定知道。
孫悟空大鬧天宮,天兵天將對他無計可施,讓太上老君在八卦爐中煉他,反而給他煉個火眼金睛。玉帝請如來,如來了解他的弱點,知道只父母能管住他,所以就用五行山壓住了孫悟空,可是五行山是沒有靈性的,接著就有了如來貼上咒語,那座山即生根合縫,可運用呼吸之氣,手兒爬出,可以搖掙搖掙,五行山本有五指所化,本不具有大地的屬性,一旦貼上咒語,使山生根,也就和大地融為一體,所以才壓住孫悟空。到后來唐僧救孫悟空,也只是揭去六字封皮。壓住孫悟空的不是五行山的外形,而是五行山所涵含的母親屬性!
孫悟空是被壓在五行山下的,即五行山壓住了孫悟空,因為五行山代表著孫悟空出身的父母。
提起孫悟空的社會關系,我們最常提到的是須菩提祖師的、唐僧的徒弟、豬八戒沙悟凈的師兄等等。這些也只是我們常見的,還有很多我們不常見的社會關系,接下來一一介紹給大家。混元一氣上方太乙金仙齊天大圣美猴王孫悟空,別名孫行者、心猿、金公、斗戰勝佛等。
凡間職務以及稱號:美猴王孫悟空(花果山時期)。
天庭職務以及稱號:御馬監“正堂管事”弼馬溫(首次到天庭為官)、齊天大圣(第二次到天庭為官,期間代管蟠桃園)、太乙散仙(初期)、太乙金仙(服用人參果后)。
職務以及稱號:孫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時期)、大職正果斗戰勝佛(取經任務完成后授職)。
授業恩師: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須菩提祖師。
天庭入職介紹人:太白金星
入職介紹人:觀音菩薩
師父:唐僧
師兄弟:方寸山眾師兄弟、豬悟能、沙悟凈、玉龍三太子。
?
結拜兄弟:大力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地仙之祖”鎮元子。
同僚:道、佛兩教眾仙佛。
徒弟:玉華縣大王子、孫履真(《后西游記》女媧補天留下的五彩神石被孫悟空點化,注入真魂,孕育的石猴)。
下屬:花果山眾妖猴、御馬監全員、蟠桃園土地等。
姐姐:黎山(元楊景賢雜劇《西游記》)。
妻子:金鼎公主(元楊景賢雜劇《西游記》)。
女兒:月孛星(明余象斗《南游記》)
上述關系中,姐姐、妻子、女兒以及另一位徒弟孫履真是其他著作中提到的,朋友們看了只當一樂。
孫悟空主要經歷:
花果山頂上,有一仙石。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靈猴現世,驚動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幸得玉帝垂賜恩慈,保全性命。
靈猴入猴群,進水簾洞稱王。不久之后,發現有老猴去世,靈猴經其他老猴指點,下山尋長生不老之道。
遍訪四洲,終到靈臺方寸山。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得名孫悟空。十余載勤勤懇懇,苦心學藝,習得大品天仙訣、筋斗云、七十二般變化、儒釋道精髓等,成就不死之身。因賣弄技藝,被逐出師門。
孫悟空回到花果山,驅逐占山之妖,成為眾妖之王,妖眾四萬余。
武裝花果山妖眾,未能尋得趁手兵器,遂前往龍宮尋寶。在龍宮得到神器如意金箍棒以及藕絲步云履、鎖子黃金甲、鳳翅紫金冠。回花果山,稱美猴王。
某日醉酒昏睡,陽壽盡。大鬧地府,劃掉猴屬之類所有有名者。至此,不再受地府管制。
因鬧龍宮、地府驚動天庭,天庭欲伐之。幸太白金星垂憐,引其到天庭任職御馬監“正堂管事”為弼馬溫。因嫌弼馬溫官小,怒下界。下界后,自稱“齊天大圣”。后天庭,未果,太白金星再次建議詔安,孫悟空到天庭受封齊天大圣。因整日無事,玉帝命他代管蟠桃園。
之后,偷吃蟠桃、喝御酒、吃龍肝鳳膽、偷吃仙丹等,成就金剛不壞之體。大鬧天宮,玉帝命如來降伏孫悟空。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
?
500多年后,觀音菩薩赴長按尋找取經人,路遇兩界山,將孫悟空收入佛門,命他等待取經人。唐僧取經路過花果山,收孫悟空為徒。
坎坷取經路,十萬八千里,經受“九九八十一難”后,唐僧師徒到達靈山,孫悟空受封大職正果為斗戰勝佛。
我記得西游記有回叫五行山下定心猿,后當師徒四人功得圓滿,孫悟空上前聽封時,如來也說當年吾以甚深法力將你壓在這五行山下,由于這山形如五指,也可叫五指山,不過我也好久沒翻閱西游記了,可能記憶有誤,諒解
孫悟空被壓五指山500年是《西游記》作品里的特定設置,他也是這個故事通篇的前因后果,就是講怎樣產生這件事而得來的,在這漫長的500年里孫悟空把和他一路取經的三個師徒統統給等到了,他們也和孫悟空一樣在漫長的500年里因犯下罪惡慘遭天庭的懲罰,所以和孫悟空一道都是些有罪的人,而且在凡塵和人一樣經歷千辛萬苦,等待他們的就是通過時間考驗來贖清罪過,重新做神仙。
所以《西游記》這部小說就是圍繞神仙復活記而講述一個生動而有趣的故事,所以吳承恩這樣寫肯定是想作為引子,引出故事,他將孫悟空這樣有通天本領,無所不能,敢于與天庭叫板,描寫的淋漓盡致,而且把他寫得很完美:火眼金睛,一個筋斗云就十萬八千里,七十二般變化,會長生不老之術,善通天般法術,手中還有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所以孫悟空他的這些本領是任何神仙都不全具有的,問他師父由來,也無從可知,只知道他師父是靈臺方寸山,邪月三星洞的菩提老祖,好似按時間推斷戰國時期,恰恰就是釋迦摩尼修行的時間。這等于是吳承恩造了這樣一個人物,刻意想與周圍大的不公正環境抗爭,但結果還是斗不過,最后被懲罰了,就這樣壓了五百年。
吳承恩之所以這樣寫也是在喻當時的社會環境,腐朽的封建社會下欺壓百姓,官員們橫征暴斂,貪贓枉法對百姓欺壓,百姓們即便再有過大的本事也撼動不了這個龐大的腐朽集團,所以他也一定程度否定了人定勝天的說法,由于過于反應明朝社會,吳承恩的《西游記》一段時間還成了,但是他的書卻恰恰和同一味道羅貫中《水滸傳》一樣成了四大名著之一,成為引領明朝出彩的小說潮流。
雖然話說反應明朝不堪的一面,可是《西游記》中對一些詳細的事件和真實的地名卻存在隱晦,像西天取經的西域各國都幾乎以中原人眼光看待,又以漢名命名,像寶象國,比丘國等在取經的目的地應當是印度那蘭陀寺,可卻書中卻說是天竺靈山佛陀處大雷音寺,直接說成早已而去千年的修行的釋迦摩尼處,所以這部名著還主要是圍繞神仙世界與現實來勾畫,講述天界與人界,妖界的斗爭牽扯更遠那就是佛界與東方的天界斗爭。最終正義勝,妖始終斗不過神,孫悟空本身就是明顯的例子,再妖性不改,神通廣大,難逃佛掌,也照樣得按規矩走,所以孫悟空被壓500年,也正是對他桀驁不馴的懲罰,然后慢慢的馴化他讓他歸善,在這樣一個大的集團里,如果想憑一己之力扳倒對方,那是不可能,最終會出了一個如來。
所以吳承恩這樣寫實際上還是在諷刺這個高壓的封建社會,但也都為力,還得按他們路子走才能生存。
在這500年前后,吳承恩并未過多吐及詳細的人間時間,和某某皇帝紀年,但細想起來應按時間推斷,那應在西漢末年王莽竄位這段時間,如果在往前推孫悟空出生,那應是春秋時期前577年。孫悟空打鬧地府翻開生死薄時就已342歲,就這樣反反復復折騰最后經歷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后等到唐太宗時代貞觀十三年639年才把救星唐玄奘給等到,確實不易。因此吳承恩這樣寫也暗了一句話,一萬年太久只等朝夕,說明神仙即便活過千歲萬歲,可卻得一個短暫時間經受磨練才修成不世的果業,孫悟空其實也一樣,必須經歷五百年懲罰,才可修成果業成為神仙斗戰勝佛。所以吳承恩另一面也想表達的必須經受時間磨練忍受孤獨才可以成就偉業,這對于一般創業者是需要這樣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