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花漸欲迷人眼下一句(怎樣賞析王勃的千古絕句《山中》)
《山中》是王勃在22歲時寫于被貶巴蜀期間的五言絕句,全詩格調凄涼,充斥著游子思鄉的悲嘆與秋寒郁悶的蕭索,與他“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大開大闔之筆相去迥異。全詩如下: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長江也為我滯留巴蜀不能北歸的苦悶所悲傷,千山萬水,遙遙無期,萬里之路即使再想歸鄉,也是一廂情愿、不可實現的奢夢。長江滾滾襯托游子心境,如盛唐“詩圣”杜甫《成都府》中也有“大江東流去,游子日月長”之句。江水滔滔,人渺小而無助,任時光匆匆,卻無法逆轉此身遭際。蒼茫悲愴的情景渲染,令詩人羈旅異鄉的抑郁凸顯盡致。“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我已淪落至此,更奈何當下正是天黑風急的秋山垂暮之時,眼見那滿山滿山的黃葉凋零紛飛,一腔愁怨,又從何排解呢!南宋文學家沈義父于《樂府指迷》里評此句云:“結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認為這句收尾甚妙,言有盡而意無窮,以景作結,似更有千絲萬縷之思縹緲字外。正如《唐詩箋注》對此詩的概括——“上二句悲路遠,下二句傷時晚,分兩層寫,更覺縈紆”,“縈紆”于胸,促化了詩人少年心性的失意落寞,使人讀來宛若身臨那時的秋風中,與22歲的王勃一并看暮色回還、一并聽長江浪盡。
父母在,家在,兄弟姐妹在,親情在,一切在。父母在,無論你多大歲數都是孩子,時刻有父母的牽掛;父母在,每逢過年,無論千里萬里都要趕回家里吃一頓團圓飯,叫一聲爸媽。父母是家、家庭、家庭成員的精神核心,是維系原有家庭成員的橋梁、紐帶。相信每個子女都能記住自己父母的音容笑貌,都不同程度地感念他們給予我們的生命,含辛如苦把我們養大。正因為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也把自己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子女,使得人類得以傳承,生生不息。愿天下父母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錐子魚學名刺鰍 俗稱:納錐,石錐,粗麻割,辣椒魚,刀槍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