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機器人服務,探索醫療機器人哈工智能董事長喬徽詳解三項業務調整
每經記者:張曉慶 每經編輯:梁梟
今年以來,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持續回暖。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工業機器人產量已經超過16萬套,同比增長18.2%。
疫情催化下,“機器換人”步伐加速。近日,哈工智能(000584,SZ)董事長喬徽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許多傳統工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明顯提升,國產機器人應用速度正逐漸加快,這也正是行業未來發展的契機之一。
“但同時,面向汽車行業的項目毛利率近幾年有所下滑,行業壓力增大。對此,哈工智能正主動進行戰略性調整,包括向其他工業領域延展,提升產品和服務業務規模,拓展醫療機器人賽道。”喬徽表示。
哈工智能董事長喬徽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細分傳統工業“機器換人”加快
自2017年開始,哈工智能布局工業機器人賽道,目前業務涵蓋高端智能裝備制造、工業機器人本體的制造和銷售、及工業機器人一站式服務平臺三個子板塊。
今年前三季度,哈工智能實現營收11.5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876.11萬元。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4億元,環比下降26.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08.6萬元,環比增長66.93%。
喬徽解釋,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第一、第二季度,公司及上下游企業復工延遲,部分項目尤其是海外高毛利項目的驗收和收入確認時點延后,導致三季報中相關業績無法體現。此外,前三季度,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
“相比二季度,三季度實際上是業績大幅減虧的過程。隨著我們業務恢復正常的收入確認模式,以及工業機器人產品端出貨量的提升,全年來看,公司業績會較前三季度有改善。”喬徽表示。
喬徽表示,今年疫情催化下,除了汽車行業外,越來越多的細分傳統工業加大了對機器人的需求,以機器人來替代低端的重復性勞動。此外,來自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訂單有明顯增多。
“短期來說,新冠疫情對制造業企業的投資意愿、生產計劃、現金運轉都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影響相應地傳遞到我們這樣的上游裝備行業。但中長期來講,其實反而是利好。疫情讓大家重新了解到提高裝備能力,減少人工依賴的重要性。”在他看來,國內機器人企業未來的一大發展機會在于,如何挖掘細分領域的機器人需求。
喬徽坦言,近兩年,下游汽車行業增速放緩,工業機器人行業面臨較大壓力。今年,哈工智能通過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募集資金,補充上市公司現金流,使公司能夠承接動輒數億元的汽車行業智能制造訂單。
戰略調整以提升毛利率
天風證券發布的研報顯示,隨著需求逐步釋放,預計到202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量將超過21萬臺。基于此,哈工智能正逐步進行戰略調整。
喬徽指出,第一,除了汽車行業外,公司將繼續拓展機器人在一般工業、軍工行業的應用。據他透露,目前來自汽車領域的訂單占哈工智能總營收的比重超過八成。
第二,保持系統集成業務穩步增長的同時,重點發展機器人產品和服務業務。“除了哈工現代的機器人本體,我們會不斷地推出組合套機,比如焊接機器人套機等,提高整體出貨效率,減少生產周期。我們希望三年后,公司系統集成業務和產品、服務業務的比例能從現在的8:2轉變為1:1。”喬徽表示。
第三,積極探索機器人在醫療行業的應用,拓展醫療機器人板塊。“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形成‘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的雙主業格局,但這可能沒那么快,需要一定的時間。”喬徽表示,除了內部不斷加大相關研發外,公司不排除以收購或者合作的方式,與國內外能夠應用機器人技術的醫療器械公司一起做大做強醫療機器人技術研發與應用落地。
據了解,目前哈工智能的磅客策采血機器人已經完成研發,采血機器人預計將在今年12月底進行注冊送檢,明年中旬開展臨床試驗。
喬徽透露,考慮到與工業機器人不同的管理和運作模式,哈工智能將單獨成立一家公司,專門運作醫療機器人項目,同時將引入外部投資機構。
近兩年在二級市場,哈工智能股價表現一直承壓。對此,喬徽回應道:“短期,公司股價確實受各種因素影響而波動。但制造業離不開高端裝備,高端裝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機器人,這個行業具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哈工智能正在主動進行戰略性調整。”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