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成本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邊際成本 簡單明了 舉例說明)
邊際成本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
例如,生產某種產品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50元。若生產101個時,其總成本5040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40元,邊際成本即為40元。當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但當產量超越一定限度時,就轉而遞增。因此,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高于邊際成本時,是合算的;反之,是不合算的。
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通過確定邊際成本來提供經營決策所需資料的成本決策,稱為邊際成本計算。
邊際成本就是每增加一個單位的量所需要增加的成本就叫作邊際成本,而邊際收益就是指多賣出一個單位的產品,可以增加的收入就叫作邊際收益。從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使邊際成本下降。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例6】2002年企業資金120萬元,加權成本10%。2003年企業計劃新籌資金80萬元,80萬元的加權成本12%,分別計算籌資后的加權成本和加權成本增加。
【解】籌資后總資金=120萬+80萬=200萬元
籌資后加權成本=10%×120/200+12%×80/200=10.8%
籌資前后加權成本增加=10.8%-10%=0.8%
0.8%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邊際成本。而教材將新籌資的加權成本12%作為邊際成本。
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廠商增加一單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產品的價值。它為一種投入品的邊際產品(也就是額外一單位投入品所導致的額外產出)乘以產品的價格,即 VMP=P×MP,表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增加使用一個單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邊際產品價值VMP與產品的邊際收益MR的區別:MR是對產量而言,VMP則是對要素而言,是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VMP曲線的位置高低取決于MP(L)和P。隨著價格水平的上升或要素的邊際產品函數上升,VMP曲線將向右上方移動,反之則向左下方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