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難和遇難的區別(死都有哪些別稱)
常見:去世、過世、逝世、長眠、安息。意外:遇難、喪身。未成年而死;夭折。為國為民:犧牲、捐軀、殉國、殉職。和尚死:圓寂、坐化、示寂、示滅、。古帝王死:駕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對仇敵:見閻王、回老家、歸西天、斷氣、完蛋、、一命嗚呼。高齡而死:登仙。此外,古籍中稱“死”曰:卒、歿、疾終、溘逝、作古、棄世、下世等。又:物故、厭世、棄養、捐舍館、棄堂帳、啟手足、隱化、遷神、解駕、遁化、遷化、遷形等已成死詞。??“死”之別稱種種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人們對“死”,自古至今都諱莫如深,為避諱起見,取了諸多別稱。古代對人死的稱呼反映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嚴格的等級制度,《禮記·曲禮》:“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如:①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②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師表》)句中的“崩”、“崩殂”即指皇帝死亡。③昭王薨,安僖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信陵君竊符救趙》)句中的“薨”則指諸侯或有封爵的大臣之死。④初,魯肅聞劉表卒。(〈赤壁之戰〉)⑤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張衡傳》)句中的“卒”古指大夫死亡或年老壽終。??現代人不像古代那樣等級森嚴,但表現在對“死”的稱謂上,也有明顯的褒貶色彩。“犧牲”,指為正義事業而舍棄生命。如:⑥三年以來,在解放戰爭和革命中犧牲的英雄永垂不朽!(《英雄永垂不朽》)“就義”,指為正義事業而被殺害。??如:⑦他從報上知道,這個寫信的人幾個月之前,已經在南昌英勇就義。(《同志的信任》)“殉道”,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與此類似的還有“殉國”、“殉職”、“殉難”、“殉情”等。如:⑧永遠懷念著科學的英雄的殉道者。??(《火刑》)⑨(白求恩)去年春上到延安,后來到五臺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紀念白求恩》)以上用詞多用來表示對死者的褒揚。而“一命嗚呼”、“嗚呼哀哉”、“吹燈拔蠟”、“回老家”、“玩兒完”等多含有貶義或諷刺意味。??在語體色彩方面,“逝世”專指長輩或可敬的人死去,帶有莊重色彩,多用于書面;而“去世”使用范圍較寬,指長輩或同輩的成年人死去,口語、書面都用。另外,“壽終正寢”指年老病死在家中,“遇難”指因或發生意外而死亡,“瘐斃”指關在牢獄里的人因受刑或饑寒、疾病而死,“夭折”則指未成年而死。??其他對“死”的婉稱有:百年之后、仙逝、仙游、、上天、歸天、歸西、歸陰、老了、過去了、故去、過世、走、去等等。而在用語中,對僧尼之死又有別稱,如“圓寂”、“涅盤”、“坐化”等。??另外個人還找了一些:掛了,去世,完蛋,老了,走了,去了,上路了,薨了,駕崩,大行,坐化,登仙,,卒,,上西天,回老家,見馬克思,赴黃泉,見閻王,羽化,圓寂,殉職,就義,殉國,殉難,罹難,遇難,遇害,不祿,棄世,疾終,溘逝,作古,壽終正寢,百年,溺斃,夭折,夭亡,少殤,長眠,安息,永垂不朽,等等。
過世,身故,逝世,死亡,短命,滅亡,就義,殉國,捐軀,,仙逝,圓寂,歸天,舍身,作古,陣亡,衰亡,橫死,喪命,為國遇難,葬送性命,英勇犧牲,壯烈犧牲,永垂不朽,英年早逝,從容就義,死而后已,萬古長青,為國捐軀,名垂干古,戰死沙場,舍己為人,磕然長逝,壽終正寢,命上黃泉,魂歸故里,喪尸街頭。
有區別。逝世一般用于有一定地位的人,辭世范圍很廣,既可用于有社會地位的,也可用于平民百姓。另外,逝世一般在比較正式的場合或官方文書中用,辭世則更個人一些。辭世更能表達感情,逝世更能強調身份。逝世是一種客觀的比較書面化的說法 對于用的人 我覺得只要是有值得我們尊重的地方的逝者 我們都可以說他是逝世。辭世 則是比較帶有感彩 或惋惜 或悲痛。總體來說就是二者的側重點不一樣吧。1."過世"只是說離開人世,死了。而“逝世"有犧牲的意思。2. 逝世拼音:shì shì解釋:去世、死亡。詞性:褒義詞,多用于表示對死者的敬意。同義詞:死亡、死了、過逝、謝世、仙逝、離世、辭世、去世、長逝、犧牲、殉國、捐軀、就義、身故、夭亡、夭折、歸西、咽氣、喪命、亡故、遇難,罹難、遇害、晏駕、駕崩、薨、不祿、卒、歿、死、見背、圓寂、坐化、與世長辭、駕鶴西去、斃命、殞命、隕落3. 過世 guòshì [pass away]死亡 例: 他父親過世了。
1、難? nán:? ? 組詞? ? ? 難題、艱難、為難、難堪、難事、難纏等。釋義? ? [nán],不容易,做起來費事:難堪。難題。難以。難于。困難。畏難。急人之難。不大可能辦到,使人感到困難:難倒,難道。難能可貴,不好:難聽。難看。2、難? nàn:組詞? ? 責難、逃難、落難、患難、罹難等。釋義? ? [nàn],災禍,困苦:難民。災難。遇難。逃難。殉難。患難。遭難。避難。排擾解難。仇怨:排難解紛。詰責,質問:發難。非難。責難。
殤的讀音與傷一樣,傷的意思就不說了吧,殤的意思很多,主要如下:
(1)
死亡,死去
如:夢之~,情之~
(2)
傷痛,傷心,悲傷
:(國之傷痛)
現意為國家的悲傷(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即為國殤)(2010年8月8號的舟曲泥石流)
:即非常傷心,快要死的感覺.
(3)
為……而傷心
逝:為逝去的東西而傷心
(4)
未成年而死的人.亦稱“殤子”;
幼子早~
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呂氏春秋·察今》
(5)
死在外面的人;戰死者
無主之鬼謂之殤.――《小爾雅》
禁遷葬者與嫁殤者.――《周禮·媒氏》.注:“謂嫁死人也.今時娶會是也.”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為國犧牲死于戰場的人)
(6)
殤服(古代為殤亡者居喪的服制);殤宮(殤者的靈魂)
注:(1)(2)(3)為現代通用釋義;(4)(5)(6)為古代漢語中釋義.
(7)
殤,是指還沒產生就已經死亡的意思,既愛情在產生之前就已經結束.
殤為死之意,情殤由悲劇結尾的愛情,感情受到挫折的意思.
國殤 :為紀念,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罹難的同胞,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全國下半旗致哀,停止一切公共娛樂活動.
(8)橫死,非正常死亡
如:殤亡(橫死)
(9)(形聲.從歺(è),傷省聲.“歺”是剔肉剩下的骨頭,與“死”有關.本義:未成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