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西安交大一附院掛號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對外公布,該院與四川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等單位聯合研發的體外膜肺氧合設備(ECMO)在國內率先進入臨床階段,由該院心血管病院袁祖貽、閆煬教授團隊應用于臨床,成功救治了兩名危重心血管病患者。
據悉,患者A先生經CTA診斷為A型主動脈夾層而入院,在實施了“升主動脈替換+主動脈弓替換+象鼻子技術”后,全身炎癥反應劇烈,出現嚴重低氧血癥,經過機械通氣治療氧合仍無改善。給予患者行VV-ECMO(靜脈到靜脈)治療,術后患者清醒,血氧逐步改善,脫離呼吸機行清醒ECMO治療,后經病情評估成功撤除ECMO輔助治療。患者B先生患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升主動脈瘤樣擴張、急性左心衰。入院后即進行氣管插管,實施“主動脈根部置換術+二尖瓣成型術”,由于心功能極差,術后停體外循環困難。于是進行了VA-ECMO(靜脈到動脈)治療,術后患者病情平穩,經病情評估成功撤除ECMO。
ECMO可對重癥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為搶救患者贏得寶貴時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ECMO逐漸為公眾所熟知,然而其核心關鍵技術卻長期被國外壟斷,設備及耗材價格昂貴。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團隊已從事ECMO臨床應用及相關研究超過20年,是國內最早開展ECMO臨床工作的單位之一。2017年該團隊聯合四川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及西安京工醫療科技公司針對ECMO設備全血液接觸面長效抗凝涂層、磁懸浮離心泵、超聲流量探頭、程控監測系統及ECMO膜肺展開深入設計和研發。
此次國產ECMO成功應用于臨床,打破了國外產品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實現了國產重大醫療器械自主化研制的突破,破解了心血管危重癥患者救治的“卡脖子”難題,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建國家醫學中心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今后有望顯著降低ECMO產品的國內售價,推動ECMO技術向基層醫院普及,使更多的急危重癥患者受益。
作者: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王睿 劉炳圻
編輯:黃萌楣
審校:謝濤
核發:萬洪新
圖片: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