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什么意思 中庸是褒義還是貶義
導讀眾所周知,“中庸”乃中華文化的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但遺憾的是,人們對“中庸”的理解卻有著很大的差異,褒貶都有。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真可謂是一言難盡。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把無所主張、善變的人稱作
眾所周知,“中庸”乃中華文化的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但遺憾的是,人們對“中庸”的理解卻有著很大的差異,褒貶都有。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真可謂是一言難盡。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把無所主張、善變的人稱作中庸之人,還有一些人把左右逢源的人稱為善行中庸之道者,這種說法顯然是誤讀了“中庸”。
很多人會從字面上理解“中庸”,“中”者,中間也;“庸”者,庸俗之意也。這種理解顯然是太表象化了,也很難指導一個人走向人生的正途。
事實上,學習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和理念的最好方法就是閱讀經典。在很多經典中都有對“中庸”的智慧詮釋,本文就不具體地講了,還是由讀者自己去閱讀為好。
我從個人的學習、思考和踐行的角度談談我對“中庸”的理解。
1、“中庸”是一個人“真誠”和“自然”的狀態和結果,離開了“真誠”和“自然”就不會有真正的“中庸”。所以,真正體驗到“中庸”是很難得的。
2、“中庸”是天道(天性)在人道(人性)中的映射,是每個人本自具足的本性。但是,“中庸”之道卻常被人性的弱點所遮蔽。所以,古圣先賢無不倡導人們要注重人生的修行。
3、行“中庸”之道雖難,但人們卻應該心向往之。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李俊遠”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