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丈等于多少米 一尺多少厘米
水滸傳里的一百單八將,各有神通,身手不凡。
“險道神”郁保四,“身長一丈,腰闊數圍”。因為身高異于常人,他專門被安排扛帥旗。這應該是水滸中身長最高的人。
另外,還有直接以“高”為綽號的角色。比如“云里金剛”宋萬,“摸著天”杜遷。推測他們的身高在九尺至一丈之間。
至于“玉麒麟”盧俊義,身長九尺,和宋江同行時,總被人誤認為老大。就連宋江自己也說:“宋江身材黑矮,員外堂堂一表,凜凜一軀,眾人無能得及。”
還要有大刀關勝,八尺五六身軀,一表非俗;美髯公朱仝,身長八尺四五,似關云長模樣。
剩下的明確提到極為魁梧、身高八尺以上的人,還有病尉遲孫立、石將軍石勇、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林沖等。
跟人們常說的“堂堂七尺男兒”相比,他們的身高確實令人仰視。
可是……等一下!現代的一丈等于十尺,約3.3米。
這么一看,水滸眾將豈不個個都是巨人,連姚明都要自慚形穢?說好的現代人營養好,普遍比古代人高呢?
那么古時候人們的計量單位究竟是怎樣的。
一尺到底多長?傻傻分不清
古代最常用的計量工具是骨尺,用骨頭、牙齒或者其他硬的材料做成,上面刻有刻度。
最早的骨尺見于商代,從殷墟被發掘出土。其中一尺約等于16厘米。
洛陽金村曾出土戰國、秦代的銅尺。再加上商鞅統一度量衡時留下的記載,推測那時候的一尺約等于23.2厘米。
從兩漢直到南北朝時期,一尺的長度都在23-24厘米左右徘徊。從各大漢墓、魏墓中都出土過骨尺。
而墓葬主人的身高,用現代科技可以測量。
比如海昏侯劉賀,身高在170厘米至175厘米之間。馬王堆辛追夫人身高在154厘米至160厘米之間,似乎和現代人差別不大。
北魏以后,尺的長度增加到了28厘米。隋唐時期變成30厘米左右。
至于宋朝,根據巨鹿古城和南京孝陵衛宋墓出土的木尺來看,一尺的長度約為31 厘米。
然而,按照宋朝的標準來看,這些角色還是人高馬大到不合邏輯啊?
有人考據,施耐庵在寫作《水滸傳》的時候,很有可能和《三國演義》一樣使用的漢尺,也就是23厘米左右。
這是因為,《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差不多在同時期面世。而作者施耐庵和羅貫中相傳為師徒關系。所以,兩本書中應該有不少相通之處。
這么一算,“七尺男兒”身高161厘米,這個要求不算很過分。八尺就有184厘米,很是魁梧,值得專門拿出來敘說一番。九尺、一丈算是姚明級別,雖然可能略有夸張,但還是有可能出現在現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