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是什么意思 員工kpi是什么意思
(本文首發于“劉潤”公號,訂閱“劉潤”公號,和220萬讀者一起洞察商業本質)
一提起KPI,大家腦中立刻會聯想到“考核”二字。
用KPI,考核和管理員工。
大家很容易把KPI等同于業績和考核。
但其實不是的。
KPI被誤解了。
— 1 —
到底什么是KPI?
KPI,英文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中文是:關鍵績效指標。
KPI的核心,是Indicator(指針,指標)。
在現實世界里,路標,叫Indicator。指路用的。
在高速公路上開車,限速80的標志,是Indicator。
Indicator,就是指示在某個地方,我們的行為應該符合什么樣的標準規范。
再比如,一輛車里的儀表盤。
你一腳油門踩下去,你知道肯定加速了,但是具體加到多少了,你不知道。
你并不知道自己這腳油門,到底對這輛車產生了什么影響。
因為有了儀表盤,限速80,你車速顯示到了100,這時你知道:
該松一松油門了。
如果沒有這個儀表盤,我們是很難知道自己這腳踩下去多重,什么時候該踩,什么時候該松的。
Indicator,就是讓你知道你在哪兒,知道你做一個動作之后結果到底是什么,又該做何反應。
知道這個事情,在這個位置,我應該做什么。有什么樣的規范。
這些,統統叫Indicator。
— 2 —
那,指標的意義是什么?
健身的人,可能知道一個指標,叫BMI。
BMI,Body Mass Index,也叫Body Mass Indicator。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
怎么計算的呢?
用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我算完之后,在最左邊這一區域。
我覺得,恩,還是有點胖了。
有了BMI,看見這張圖之后,我就知道了一件事,我的體型屬于一個什么樣的區間。
我是胖,還是瘦,大概知道了。
而在BMI發明之前,你可能根本不知道怎么來衡量一個人是不是體型過胖。
同樣150斤,是胖是瘦,身體體型是否健康,放在1.5米和2米的人身上,完全不一樣。
所以,BMI是Indicator。
你在哪個區間,想往哪個區間走,想胖還是想瘦,這是你的選擇。
但首先,你必須得知道。
知道你在哪,處于什么樣的位置。
“知道”,就是Indicator的意義所在,而不是考核。
— 3 —
我們了解Indicator之后,還要知道它背后想達成的目標到底是什么。
到底你看BMI的時候,你的目的是什么?
你不是為了BMI而活,你的目標,是身材健康;
而BMI,只是身材健康的Indicator。
你通過看BMI這個指標,來告訴自己是不是屬于健康的狀態。
同樣道理,血壓,也是Indicator。
我們看這張表,這張表是人類發明出來的,來衡量一個人的血壓,心腦血管健康的。
我們做體檢的時候,一般會告訴你,140/90是血壓的閾值。
意思是,收縮壓不高于140,舒張壓不高于90。
假如你測完血壓,得到的數字是120/80,恭喜你,在正常范圍內。
如果你測出來,是160/90,那得注意了。
但是,160/90,你關心的真的是這個數字嗎?
不是的。你真正關心的是,身體健康。
心腦血管健康,是目的;
而血壓,只是心腦血管健康的Indicator。
萬一你的收縮壓在139呢?139和140又有多大區別呢?
140就緊張,139就不緊張嗎?
所以,別把數字看得太重,真正應該看的是,心腦血管健康。
這才是你背后真正想達成的目標。
— 4 —
我們用Indicator來看,但不要用它來考核。
140/90,是人類發明出來的,但這個發明,反而讓很多人對健康產生了誤解。
把它當成考核了。
一旦數字在140/90以下,就是好員工,一旦超過,就要被干掉了。
這是不對的。
就像你知道BMI這個指標后,你可以衡量了,但未必會用它來考核。
為什么?
因為,有的時候,你“看”的方式會出問題。
2017年11月13日,美國心臟病管理學會,重新定義了高血壓。
他們認為,衡量血壓健康的那條線,不應該在140/90,而是130/80。
也就意味著,到了年底,公司換了新的考核標準。
這條線往下調了。
你知道這帶來了什么結果嗎?
高血壓人群,立刻多了14%。
全球1億多人,在一夜之間,得了高血壓。
這些人,他們前一天晚上還不是高血壓,第二天早上醒來發現,不得了,我高血壓了。
可是,他們的健康狀況,在這一夜之間沒有發生過任何變化啊。
他真正的目標沒有變化,只不過考核他的方式變了。
KPI的意義沒有變,但是考核的結果變了。
所以有時候,問題不是出在KPI上,而是你錯誤的拿了一些“標準線”去考核員工。
KPI是用來指示業績的,但未必一定是適合用來考核的。
千萬記住,指標,它不等于考核。
至于用什么樣的KPI來考核?
要根據不同的業務情況來看。
就公司而言,收入,利潤,任何一個數字,它們都是重要的Indicator,但都不是你的目標。
公司的健康成長,才是真正的目標。
你要為健康,找到當下最合適的Indicator。
至于當下,最重要的是收入,收入的增速,利潤,還是利潤率,這是你的選擇。
而收入多少、利潤多少算健康?
這就是你使用Indicator的方式。
記住,不一定。
但你至少要知道怎么來看。
— 5 —
那,怎么來找到你的Indicator?
怎么來看你的業務?
我舉個例子。
假設你是一家運輸公司,你有卡車,雇了一些司機,承接很多客戶,要把貨運往不同城市。
你要用什么Indicator來看你的運輸成本?
你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其實是在思考,如何去看你的生意,從什么維度來看。
比如,卡車價格,是運輸成本里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輛卡車,有它的使用壽命,這個損耗在一定時間內會平攤到運輸成本上的。
但,這不是唯一的Indicator。
還有油費。
油費和你運輸的公里數、載重量,直接高度相關。
油費,只要運輸就發生。不運輸就不發生。
但是,你的公司到底總共有多長時間是在運輸的呢?這個數字你也得知道。
還有,司機的工資。
這甚至占了很大一部分。
一輛卡車要運一批貨到另一個城市,通常可能得配2個司機。兩人得輪班倒。
工資成本要算雙份。再加上吃飯、住宿的成本。
還有,高速公路過路費,司機流失(賠償成本),卡車保養費用,等等。
在這么多成本里面,你打算用哪個來看你的運輸成本?
說重要,都很重要。
但不能都看啊,到底哪個最重要?
都重要,那怎么把它們都放到一起呢?
這其實也說明,真正來衡量一輛卡車運輸成本的指標,在現實世界中間其實是不存在的。
這個指標只能我們創造出來。
很多的KPI都是被創造出來的,從財務報表上看不到。
最后你要找出一個東西來,到底什么能指示你的業務?
如果你認為運輸成本很重要,那什么能指示它?
答案是:噸公里成本。
就是卡車一噸一公里,大概的成本。
把一噸的貨物,往前開一公里,成本是多少錢。
卡車運輸公司衡量運輸成本,那個最終的KPI,不應該是剛才說的那些數字,而是噸公里成本。
但你發現,噸公里成本,在你的財務報表里是沒有的。甚至在任何一張報表里都沒有。這是計算出來的。
而只有這個數字,才能指示你作為一家卡車運輸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你的噸公里成本比別人低,你在市場上就更有競爭優勢。
卡車的噸公里成本大概是0.34元/噸公里。
跟鐵路、海運相比呢?
鐵路是0.15元,海運是0.03元。
如果你真的要把貨從中國運到美國,在時間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應該選海運。
但卡車更有時效性。水路總體運行的時效太慢。空運的成本又過高。
這個數字不僅能體現你的競爭力,也能讓你知道,你在市場上處于什么樣的位置。然后,指示業務和行為。
斯堪尼亞,一家卡車公司,它的中國戰略中心執行董事何墨池,說過一句話:
我們生產的不是卡車,我們只生產一種東西,叫:噸公里。
當一個CEO能這樣去理解他的生意時,你知道,他真的懂這個行業。
最后的話
作為管理者,一定要學會用KPI來看你的目標。
油門踩下去,是動作,踩多了踩少了,你要“知道”你這個行為。
“知道”有兩個意義,指示業務,和指示行為。
如果沒有這個KPI,沒有這個指標,你就不知道什么時候要松一松油門,什么時候要踩一踩。
如果你暫時不知道如何設“線”,你未必要“考核”,但你至少得“知道”。
知道車的速度、轉速、水溫、油量。
這才是真正的KPI。
但是,記住Indicator不是用來考核的,是用來指示的。
指示的作用,遠遠大于考核的作用。
它用來指示那個,你真正的不可衡量的目標,如何變成可看的數字,以及數字和目標之間的關系。
而選擇用什么作為Indicator,則體現了管理者的智慧。
當下最重要的是看收入,收入的增速,利潤,還是利潤率,這是你的選擇。
而設置收入多少、利潤多少算健康這條“線”,也考驗你使用Indicator的智慧。
因為,這些都是不一定的。
你只有找到了合適的KPI,你才會看明白你的生意。
Indicator指示變化,看Indicator變化的方式,對Indicator變化的控制,定義了你的商業分析能力。
祝,找到你的Indicator,達成所愿。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