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憶往昔崢嶸歲月少年壯志不言愁
一一憶童年
續2.
上期講到,讀初中時因靦腆,臉皮薄,再加上流言蜚語,曾兩次逃學,都是父親的堅持,像押犯人一樣,把我送進學十六,教給老師,從此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春節期間,請大隊支書,在街上支桌,挨家挨戶寫春聯,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開始發奮讀書,直到初中畢業。
網上說,50后是新中國長子,童年,親眼目睹父輩們在一窮二白的白紙上繪岀五彩斑斕的圖畫,各種建設像雨后春筍一樣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經過互助組,合作社,經過大食堂,到人民公社,一路走來,特別是經過三年自然災害,大食堂時期,人們忍饑挨餓,早晨喝兩碗清米湯,一斤紅薯,再拿上中午的干糧,仍然是一斤紅薯,從4公里外開始往村里修路,再從大隊往各自然村,改造羊腸小道;大隊添加了6兀騾馬,兩架馬車,用上了蒸汽機作動力。新建了油坊,粉坊,鐵匠坊,供銷社,送走了挑貨郎走街串巷的買賣,改變了羊腸小道的路況;各生產隊蓋起來庫房,記工房兼陰雨天會議室。公社第一臺東方紅拖拉機開進村里,人們像看怪物一樣,圍起來觀看,輪胎比人還高,駕駛員從部隊退伍回來的桃吉,坐在駕駛室,操縱方向盤,洋洋灑灑伴隨著機器轟鳴聲,人們長了見識開了眼。
緊接著,夜里在大隊部外演電影,吸引了男女老少觀看。公社有了第一部解放汽車,還是我們村桃吉開車回到村里,人們從山坡上看到溝底路上,開上來的傍然大物,人們聚集在汽車周圍品頭論足,特別是我們在課堂上課的學生,一哄而起看熱鬧。
自從有了汽車以后,淘汰了兩架馬車,
徹底改變了人們生活條件,冬天用煤火取暖煮飯。困難時期,國家從云南調過來的胡蘿卜,白蘿卜,按家庭人口多少分發,當時我10來歲,一次只能背一根10多斤的大蘿卜回家。
進入70年代,大隊組織人馬,從山西煤礦買回廢舊綱絲繩,加上河灘鵝卵石,加上水泥,做成電線桿,通了電,徹底告別了點煤油燈照明的時代。
(待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