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恒定律 質量守恒定律簡易公式
1、引入:早在300多年前,化學家們就對化學反應進行定量研究。
1673年,英國化學家波義爾在一只容器中加熱金屬,結果發現反應后質量增加了。
1777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較精確的定量實驗法,在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與合成中各物質質量之間的關系,得到的結論為: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你贊同誰的觀點?
2、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由該定律我們可以知道波義耳未考慮消耗的氧氣的質量。
【要點詮釋】
(1)質量守恒定律適用于一切化學反應。運用這一定律時,特別要注意“參加化學反應”、“反應后生成”、“質量總和”等關鍵字詞,不能遺漏任一反應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氣體。
(2)質量守恒定律適用范圍:解釋化學變化。
(3)在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對于有氣體參加或有氣體生成的反應,都必須在密閉容器中進行。
3、這是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那我們從化學反應的實質解釋一下: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實質為: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變化。因此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與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
【要點詮釋】
化學反應前后“六不變、兩變、兩可能變”:
1.六個不變:宏觀上①元素的種類不變,②元素的質量不變,③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微觀上①原子的種類不變,②原子的數目不變,③原子的質量不變。
2.兩個改變:宏觀上物質的種類改變;微觀上分子的種類改變。
3.兩個可能變:宏觀上元素的化合價可能改變(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其中鐵元素、銅元素化合價改變,氧元素、硫元素化合價沒變);微觀上分子的總數可能改變(A+B=2C則分子總數未變,A+2B=C則分子總數減少)。
【練習】
1、化學反應前后必定改變的是 (B )
A.原子的種類 B.分子的種類
C.原子的質量 D.原子的數目
2、下列敘述完全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D)
A.10g水受熱變成10g水蒸氣
B.50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 mL
C.5g蔗糖溶于95g水中,總質量為100g
D.紙在空氣中燃燒后變為灰燼,灰燼的質量比紙的質量小
解析:質量守恒定律適用于一切化學反應,A、B、C都不是化學反應。
3、鎂燃燒后質量增大的解釋正確的( D)
A.因為生成物中含有氧氣
B.這不可能,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C.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D.因為生成物中還含有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