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生態學院靠譜嗎
2004年10月4日《楚天都市報》報載:“江夏湯遜湖畔,一下子冒出來近10多所嶄新的大學,連新聞界‘消息靈通人土’都感到驚奇。”
2000年以前,江夏區境內僅有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一所高校。
隨著位于湯遜湖畔的廟山開發區、藏龍島科技園區的建設,隨著江夏大道、兩湖大道的開通,京珠、滬蓉高速公路的建成,湯遜湖地區已與“武漢?中國光谷”連為一片。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廟山開發區、藏龍島科技園區不斷環境創新,打造湯遜湖秀麗的湖光山色,污染相對較少的技術密集型企業,高文化、高素質的居民結構都將使該區域具有良好的居住與工作環境,成為高校開發的優勢。
武漢市80%的高校都集中在武昌區、洪山區,政策指導重點往湯遜湖以南江夏方向發展。以華中師大、華中科大、華中理工、武大、中南財大等高校為龍頭的高校及科研基地從洪山、東湖高新區沿線快速向江夏方向依次推進發展,實現由主城區向郊區化的戰略大轉移。
2000年,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第一個移址湯遜湖畔江夏大道18號。該校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具有獨立頒發學歷文憑資格,以本科層次教育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校園占地千畝,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已擁有10個學院、40個本(專)科專業,在校普通本(專)科學生16000余人。
2003年1月,華中師范大學漢口分校100多輛專車喜送數千學生喬遷湯遜湖畔新校區。該校于2000年建校。學校先后投資5億多元,集中規劃征地1000畝,建有主教學樓、電教樓、音樂樓、綜合樓、圖書館、學生食堂、運動場、電影院、校醫院及16棟學生宿舍,建筑面積達27.8萬平方米。2006年,在校本、專科學生1萬余人,學校有正式教職工380人(其中,正高職稱34人、副高職稱83人、中級職稱78人),設立了全國首家“獨立學院研究中心”和“校園文化研究中心”。2005年,學校被《新華文獻叢書》編輯部評為“全國改革發展優勝單位”。
2004年8月,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整體搬遷到湯遜湖畔的新校園,成為“武漢大學南校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武漢大學東湖分校于2000年8月由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是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學校坐落在風景優美的武漢市江夏區湯遜湖西南岸正湯北路1號,占地1.14平方公里(約1700畝),是全國面積最大的獨立學院之一。10個學院,開辦本、專科專業45個,2006年有學生12000余人。
2004年9月,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整體搬遷至位于武漢市江夏區廟山開發區。新校區占地面積480畝,辦學規模6000人左右。擁有多功能計算機室、網絡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室、旅游專業模擬室、多媒體教室、藝術設計實驗室、語音實驗室等20多個實驗室和配套的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擁有建筑面積1萬多平方米,設備逾1600萬元的實習工廠。圖書館設計精巧,實現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2005年7月29日,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從漢口校區整體搬遷至江夏新校區。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按照新機制新模式運行的獨立學院。新校區位于江夏區紙坊大街熊廷弼路特8號,被青龍山環抱,環境清幽恬靜,占地637畝,遠景投資規模4.7億,建筑面積33.6萬平方米。學院下設商學院、藝術學院、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外語學院等6個院系,33個本、專科專業,有在校學生2245人。學院擁有一批專業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比例達到35%。
2005年,由湖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武漢金融高等專科學校、湖北省計劃管理干部學院三校合并組建的省屬普通本科高校——湖北經濟學院,整體搬遷至藏龍島。學校占地面積2200余畝,校園建筑總面積53.8萬平方米。有專任教師600余人,常年聘請200名左右高學歷和高職稱的外聘教師。2006年湖北經濟學院全日制普通在校學生規模已達到17000多人,與合并前相比,增長了近50%。
2006年4月30日,武漢工程大學揭牌暨流芳校區建成慶典隆重舉行。全日制各類在校學生近2萬人,教職工近1800人,校舍建筑面積達68萬平方米,圖書資料100余萬冊,固定資產7.1億元。學校下設14個學院和1個研究設計院。
至2006年,新建或遷至湯遜湖畔新校區的有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湖北經濟學院、武大東湖分校、華中師大漢口分校、湖北省教育學院、武漢科技學院、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武漢工程大學、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影視工程學院、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工交職業學院、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大學人民武裝學院等16所大學或獨立學院。總投資達44.7億元,征地總面積14000畝。
與此同時,湯遜湖大學科技產業園也先后遷入,面積約14平方公里,分為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大學科技園,還有中科院科技園、長城科技園等6個科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