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在哪里 武功山在哪里高鐵
作者:席波
武功山,是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的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萍鄉、宜春、吉安三市交界處,地處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北段。
武功山歷史上曾與衡山、廬山齊名,并稱為江南三大名山。
武功山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高山草甸,絕對是徒步者的天堂。
多年來,武功山一直都是我心中向往的勝地,是我數次做好攻略又數次因故擱淺的出行目的地。
這一次,終于成行!
一
2023年6月17日晚出發,無懼天氣預報武功山連續兩日都是中雨的天氣,18日晨抵達萍鄉。有意避開了徒步的高峰,周日開始登山。
10:30,一行8人,分別是來自新疆在上海工作的羅伊、來自山東也在上海工作的趙梅、來自江蘇常州的方倩云姐妹倆、華東政法大學的小劉和他的女同學“仙子狗尾巴花”,領隊是精干靈巧的敖勇,再加一個比他們任意兩人年齡之和都要大的我。
從武功山下東江村晨黃茍沖出發,沿著東江村的石溪路,一路上行。
這不是正規的旅行線路,而是一條武功山全民健身步道。
道路沿著山溪一路盤旋延伸,穿過片片竹林,然后是以杉科植物為主的叢林。在行進的過程中,可以明顯的觀察到武功山的植被變化。
這是典型的江浙一帶的山路的形態,綠樹蔥郁,竹林掩映,泉石飛瀑,水流潺潺……
沒有雨,太陽隱在云叢里,應該是很好的登山的天氣。但是穿越在茂密的叢林中,感受不到一絲絲的風,不一會就汗流浹背。好在還有山溪,那潺湲歡暢的溪水能暫時洗濯旅途的疲累,帶給我們少許的涼意。
走一會兒,歇一會兒……
大約中午一點多,我們到達了半山腰上的
一個補給站,說是補給站,實際上就是一座簡陋的石頭屋。原計劃我們要在這里用路餐和補給些水和食物。
但是小店關門,可能是因為天氣預報有雨,加之考慮今天登山人不多,所以店主下山了。我們只能放棄補給,在此歇息,互相交換著吃一點自帶的食物,粽子、牛肉干、巧克力之類的。
修整之后,繼續出發。
如果說,從黃茍沖到這里還算是緩坡的話,再往上走,就是典型的陡坡了,難度明顯升級。
山路就在山谷中迂回,蜿蜒盤旋,不斷上升。而這所謂的山路,也幾乎就是沿山谷將水流沖刷下來的碎石稍加堆砌而勉強能夠通行罷了。
每一步都是抬升,每一步都是攀登……
隊伍行進緩慢,而我也漸漸走到了前面。
山林陰翳,鳴聲上下。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由于樹林茂密,空氣潮濕,道路一側山坡上滿是暗綠色的苔蘚,連樹干上都是綠意瑩瑩的。
走一段,然后站著喘幾口氣,再走一段,然后坐下來歇幾分鐘……
路上幾乎沒有行人,只是在我歇息的時候,有一大哥,手拿一竹竿,并不拄著,走得挺快,敞著懷,也是滿頭大汗。初以為也是登山者,及至跟前,我們閑聊了幾句。他是在山上工作的,不是游客。問他,說距山頂也就大約十幾分鐘的路程。
說話間,這大哥就越過我,很快消失在前方……
隨即,我也加快步伐,奮力攀登。
透過雜亂的樹木,道路左側的山坡上,隱隱露出一叢叢的綠草,那濃郁的綠意即使有樹木遮掩,也直逼你的眼睛,帶給你一分沖擊。
在一個岔路口,我沒有貿然前行,而是等待隊伍會合。
大約20多分鐘后,后續隊伍到達,然后我們又努力攀登五六分鐘,終于到達武功山好漢坡和絕望坡中間的鞍部山脊。
那一刻,我們都禁不住驚呼起來!
高山草甸,綠色的世界,夢幻的世界!
二
腳下的鞍部山脊,連接著好漢坡和絕望坡,往北是好漢坡,往南是絕望坡。好漢坡的海拔高度是1690米,絕望坡的海拔高度是1710米。
在如此高的地方,生長著如此大面積的高山草甸,不僅在中國,在整個亞洲都十分罕見。
站在草甸之上,看綿延不絕的綠草自腳下伸展至遠方,形成一張綠色的地毯蓋住了連綿起伏的山巒,不禁令人如癡如醉,感覺自己好像進入了天堂。
腳下,一條細細長長的山路蜿蜒向上,左手是半人高的葦草,右手還是葦草,中間零星開放著白色、黃色的野花。山風徐來,綠草搖曳,碧波蕩漾。天藍如洗,白云被風追逐著,在頭頂快速飄移,不時變幻著模樣。
此時是下午三時許,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好漢坡的云中客棧,所以還必須鼓足勇氣,做一回好漢才行。
收拾心情,繼續前行。再加一把油,向著好漢坡進發!
從山脊開始攀爬的好漢坡,有一條用圓木人工鋪設的臺階路,但這臺階時有時無,時斷時續。
由于武功山特殊的地質特點,表層土壤很薄,高山草甸很容易遭到破壞,恢復起來又很難,所以登山道只能沿著水流沖刷出來的水溝修筑。時有沙石,時有泥濘,攀爬的難度也就自然加大。
隨著坡度的升高,眼前所見的景致也就越發綺麗壯觀。
綿延起伏的山巒,一望無際的綠草,時隱時現的云霧,還有山腳下清晰可見的小城……簡直就是詩意的世界!
山重水復,柳暗花明。又是連續爬過幾個山坡,終于于下午四時許,到達了好漢坡頂峰下的云中客棧。
入住客棧后,沖了個澡,頓覺清爽不少。五點簡單團餐后,我就急不可待地轉到了客棧東側的山口,想打探一下明天早晨看日出的路線。
不成想,我剛到山口,就看到東方有云團升起,便又鼓足氣力,一口氣爬到北面的山峰上。
那一刻,瞬間感覺進入了云霧繚繞的仙境。
抬眼望去,團團云霧將遠處的山峰托起,山峰于是懸于空中,海市蜃樓一般,時而縹緲,時而清晰。
就在峰頂的左側山谷里,源源不斷地升騰起一股股白霧,白霧在空中彌散開來,隨風飄動,時而一簇簇將人包圍,時而絲絲縷縷倏然遠去……
彌漫的云霧將北面的山峰包裹得嚴嚴實實,偶爾山尖也會掙脫包圍露出頭來,不過瞬間就會再被遮住。東面起伏的山巒也不時地會被飄來的云霧圍上面紗或纏上絲巾,如夢如幻,情態萬千。南面的溝谷里,一股白云慢慢升起,逐漸擴散,像極了火山噴發時云霧升騰的景象……
我就站在山頂的草叢間,風聲颯颯,云霧蒸騰,恍惚置身于蓬萊仙境,如夢如幻,如癡如醉……
太陽就要落山了,雖然有些猶抱琵琶半遮面,躲在云層里羞答答的,武功山被落日的余暉包裹著,卻是更加迷人。
一層厚厚的云在山頂懸著,山間不時還有浮云飄過,夕陽西下,綠意朦朧。
山下的蘆溪燈火開始次第亮起來,藍色的背景上閃動著點點金光,閃閃爍爍,迷迷離離,宛然瑤池落人間!
夜幕降臨,我又爬上一個小山頂,迷醉在那入夜的一刻……
晚上,趁著客棧發電兩個小時的時間,和華東政法大學的小劉聊了一會兒天,聽小劉分享了他前不久騎行318國道去西藏的經歷,很有感觸,也很感動。特別是他經歷的兩次生死考驗的感悟,讓我對現在的年輕人充滿希望與尊重。
第二天早晨三點多,就被山頂呼呼的風聲吵醒了。小劉還在熟睡中,我就起身來到客棧門前的空地上。
遠處的云頂閃著星星點點的光,山下的蘆溪也在睡夢中慵懶地眨著眼,空地上昨夜旅友扎的帳篷被風吹得刷刷的響……
雖然穿了沖鋒衣,依然有點冷。看天上,云霧滾來滾去的,看日出似乎有點懸。
看看離日出還有一個多小時,便又回房間合衣躺了一會兒。五點,再也躺不住了,便起來直接爬上山頂。
天色慢慢明朗,山形逐漸隱約可辨。東邊云層很厚,一團團的云被風吹得飄來飄去,很像大海里的浪濤一樣,洶涌澎湃,波瀾起伏,后浪追著前浪……
5時28分,這是當天日出的時間。但是,云團不僅沒有消失的跡象,還不時的有更大更厚的云團跟過來,有時候那云團就從身旁穿過,似乎伸手就能抓住,但瞬間又無影無蹤……
我又一次走近西北方向的山谷,看那山谷里依然升騰著絲絲縷縷的云霧。真是神奇,山谷的西南方一絲云都沒有,而一過谷口,便云霧蒸騰,把北面的山谷籠罩在一片鋪天蓋地的云霧里。莫非,那里是另一個世界?那里潛龍在淵?
看日出時間已過,便走下山坡,有些許遺憾,但看到云遮霧繞的武功山的早晨,依然是夢幻般的世界,依然令人癡迷。
早餐后,6:30,集合出發,向著絕望坡,向著金頂!
三
從好漢坡一路下行,不時會遇到昨夜入住好漢坡其他客棧的驢友。
風依然很大,吹得人站立不穩。
此時,太陽從厚厚的云層里頑強地探出頭兒,把霞光灑在山坡上,綿延鋪展的草甸仿佛閃著靈動的光,群山逶迤,座座山峰就像一條條巨龍,騰躍靈動。沿山脊伸展的步道徒步,就好似在龍背上行走。兩邊坡面青草萋萋,風吹草動,恍若翻滾的綠浪。
下山的時候明顯更輕快,不多久,我們就已經站在了絕望坡的起點上。
這里立著一塊標志碑,顯示這里海拔是1360米,而坡頂的海拔是1710米。
絕望坡,因坡度大,坡路長,讓人心生絕望而得名。絕望坡之所以絕望,是有它的道理的。坡度最大處達到70°,腳下卻也只能踩著未修整的泥石路,手腳并用,緩慢爬行。“絕望”名副其實。
正因為這樣,絕望坡也成為武功山的經典路線,是驢友徒步必須要征服的一段行程。
在標志碑前合影后,便踏上了絕望坡。
與好漢坡不同的是,經過一小段土路之后,就是碎石路了。那是雨水沖刷,沖刷掉草皮和泥沙之后而留下的裸露的山石,這些山石齜牙咧嘴,嶙峋棱嶒,極難攀登,好在還有簡陋的護欄可以依傍。
坡度很大,每一步都很艱難;山道很險,每一腳都須小心……
終于爬上了一個陡坡,本以為可以歇口氣,前面又是一個陡坡……
這才明白,“絕望”不是因為艱難,而是你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你的目的地在哪!這和人生何其相似!
爬吧,既然已經上路,就沒有退路。人生亦如此!
抖擻精神,互相鼓勵著,一步一步,邁步向前。
隨著海拔高度的提升,沿途的風景越發奇特,時而云霧繚繞,時而宏偉壯闊,天地之間,芳草碧連天,給人一種“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豁然感。
也不知爬過了幾座山,也不知跨過了幾道彎,那一座座綠草如茵的山,那一道道弧線優美的彎,本來是極美的風景,此時似乎也無暇顧及,只知道邁步,向前;邁步,向前……
終于,前方出現了令人一激靈的風景——星空營地到了。
山坡上,一座座透明的星空房熠熠生輝;山谷里,一頂頂綠色的帳篷整齊地排列著;棧道上,一個個背包客行色匆匆地移動著……
稍事休息,繼續攀登。
這一段山道,風景略有不同。
在步道一側的山坡上,發現了很多杜鵑叢。問領隊,領隊說,是杜鵑花,每年四五月份,這里山坡上花開爛漫,非常漂亮。于是,心生向往。
此外,山坡上還出現了在武功山極為罕見的松樹。那幾株松樹散布在山坡上,兀然挺立,特別醒目,別有韻味。
在歷經三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后,上午10:00,我們到達了吊馬樁。
吊馬樁是一座相對獨立的山峰,三面懸崖峭壁,狀如刀削,只有東邊一窄小地帶與虎背山相連,地勢險竣,望而生畏。峰頂卻似一平臺,巨石如凳如桌,蒼松如蓋、周邊時常云霧繚繞,溪水潺潺,仙境一般。
在吊馬樁小憩后,我們做最后一搏——沖頂金頂。
在經過了好漢坡、絕望坡的艱難跋涉之后,在體力和精力幾乎消耗殆盡之時,再最后沖頂,更是一種意志力的考驗。
雖然海拔不過提升了330米,但幾乎全程上坡,全是臺階。
似乎為了增加我們攀登的難度,太陽也出來了,風力也加大了。有一段時間,風吹得我們幾乎無法站立,只能緊緊抓住鐵鏈。
雖然步步驚心,步步艱辛,但一路風景奇詭,令人目不暇接。巨猿嘯天、雙乳峰、萬寶柜……每一處都是天造地設、鬼斧神工。
宋代文學家王安石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確實,在歷盡艱辛之后登上金頂,便油然而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
回望來路,所有山峰都匍匐在自己腳下,我們就是征服者,山高我為峰!
金頂,是武功山的主峰,又名白鶴峰,海拔1918.3米,是江西省境內第一高峰。
在金頂平臺,環視武功山連綿起伏的草甸,遠處的山巒像島嶼一樣在云海面上若隱若現,近處的帳篷又像一個個蘑菇點綴在山坡上,山下的小城宛如飄渺的瑤池……
金頂人頭攢動,宛若集市。登頂的徒步客掩飾不住成功的興奮,在“武功山”標志碑前輪番擺拍,不住吶喊……
拍照留念之后,開始下撤。
下撤的過程也不再是輕松,而是一步一虐……
近12:00,回到吊馬樁。
小憩,用午餐。
下午13:00,集結隊伍,開始返程。
從吊馬樁客棧下行,是一段極為陡峭險峻的登山路,共有1188級臺階,也被稱為“好漢坡”,我們和領隊打趣說,這應該是一段小好漢坡了。
還好,吃飽了,休息好了,又是下坡,雖說是“好漢坡”,感覺還好。
在“好漢坡”起點短暫休息后,我們沿著峭壁側的棧道,從密林間的步道斜插去往中庵索道站。
領隊敖勇說,這一段山林,時有白鷴出沒,可惜我們無緣得見,只發現了一只竹雞。
20分鐘后,我們到達中庵索道站,坐纜車十幾分鐘后下到山門,在武功山山門下合影留念。
隨后,依依惜別,結束了徒步武功山的行程。
短短的兩天時間,與七位(包括領隊敖勇)年輕人一起,一路相伴,同舟共濟,徒步武功山,成功征服金頂。
感恩有你們!在你們身上,我感受到青春的朝氣、前行的勇氣和奮斗的志氣!
也祝福你們,青春萬歲!
(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
作者簡介
席波,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個人壹點號“微風又起”榮獲齊魯晚報2022年度十大壹點號“年度新見”。著有散文集《故鄉 他鄉》、《愛到深處 春風化雨》、《散文十二家》(13輯)(合著),作品散見于《齊魯晚報》《山東教育》《泰山晚報》《教育時報》《桂林日報》等報刊。
壹點號一點寫作課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