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寸是多少厘米 7寸照片參照圖
手腳麻木在生活中非常常見,但有很多人并不把它當回事,認為頂多是頸椎病、腰椎病,沒啥大問題。但實際上,這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征兆,稍不注意就會延誤病情。[1]
01手腳麻木可能是疾病征兆
1.動脈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會造成四肢血液循環不良,從而引起手腳麻木。
2.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如果手腳麻木出現在一側肢體,而另一側正常,有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所致,而TIA又很容易發展成為腦梗死,因此對于有三高或頸動脈硬化及斑塊形成的中老年人,尤其對此種手腳麻木要引起重視。
3.頸椎病
由于椎間盤的突出、韌帶的增生、骨質的增生等原因,脊髓神經根明顯受壓,就會使人出現手腳麻木的臨床癥狀。
4.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出現手腳麻木,是由于長期高血糖引起血管神經損害造成,屬于糖尿病并發癥,需要用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的藥物治療。
5.痛風
痛風是由血尿酸升高引起的,主要癥狀是關節腫脹疼痛或肌肉酸痛,通常在夜間癥狀更嚴重。
6.高血壓
如果高血壓腦水腫發生得特別嚴重,會導致手腳麻木。它常由高血壓腦血栓引起。要及時到附近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7.神經炎
神經炎導致手足麻木屬于輕度癥狀,嚴重時會導致癱瘓并危及生命。早期癥狀以感覺障礙為主,但電生理檢查往往呈運動神經及感覺神經均有累及。臨床呈對稱性疼痛和感覺異常,下肢癥狀較上肢多見。感覺異常有麻木、蟻走、蟲爬、發熱、觸電樣感覺,往往從遠端腳趾上行可達膝上,患者有穿襪子與戴手套樣感覺。
8.腕管綜合征
此種疾病引發的肢體麻木特點是屈腕時麻木加重。手指麻木無力,且癥狀進行性加重。常見于從事拖地板、洗衣服等家務勞動較多的人,以及一些需要大量活動雙手的職業人群,如牙科醫生、記者、裝配工、運動員等,都是腕管綜合征的易感人群。
9.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是一種內臟功能失調的綜合征。包括循環系統功能、消化系統功能或性功能失調。所以自主神經紊亂給身體和精神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肢體發麻的主要原因是血流不暢。[1]
02
擺脫手腳麻木,記住這些事!
手腳麻木是很多疾病的常見并發癥,特點是容易反復發作,不易徹底根治。要想擺脫手腳麻木,除了科學治療,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2]
1.合理飲食
飲食要清淡、少鹽,少攝入動物脂肪,多食用高纖維蔬菜,可幫助軟化血管,緩解手腳麻木。
2.補充維生素
老人要適當補充維生素B1和B6、維生素C,提高身體代謝功能,緩解手腳發麻癥狀。
3.多飲水
多飲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腦供血。
4.適當活動
可在戶外進行散步、慢跑、打太極等運動,但不可時間過長或運動量過大,運動前先熱身10分鐘(伸腿、扭腰等)。
5.定期體檢
老人要定期查血壓、血脂,以及做血液流變學檢查,如有高血壓或高血脂,及時治療。
6.注意睡姿
睡覺時最好平躺,不要壓著手腳。枕頭高度一般以7~9厘米為宜,軟硬也要適中。
7.作息規律
堅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晚上不要長時間看電視。建議睡午覺。出現手腳麻木,一定要去醫院查明病因。[2]
參考文獻:
[1] 2021-11-25神外賈棟教授工作站《手腳麻木可能是這十大疾病的征兆》
[2] 2018-11-28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老年醫院慢病與健康管理研究中心《手腳麻木是危險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