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澄湖大閘蟹 原裝陽澄湖大閘蟹
七月驕陽照射下,蘇州陽澄湖鎮河蟹養殖戶周明良的養殖基地內,蟹塘波光粼粼。“六月黃”藏在水草中,揮舞著蟹鉗,生機勃勃。
“今年的螃蟹長得好,8月就要進行最后一次脫殼了!一部分是天氣原因,最主要的還是高標準池塘的改造和咱們的科技養蟹模式好!”周明良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養蟹能手,他的蟹塘蘇州沺涇陽澄湖大閘蟹有限公司是“陽澄湖1號”研發培育的合作基地。“陽澄湖1號”已連續選育到第七代,具有生長快、抗病強、性狀穩定等特點。最近,基地還被認定為江蘇省級河蟹良種培育場。
微孔增氧 無人投喂
機械化給大閘蟹帶來“安居”環境
周明良的基地位于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內,養殖水面680畝。
基地內,大閘蟹已經進入第3次脫殼期。進入“3脫”階段后的螃蟹,就是我們所說的“六月黃”。下個月中旬迎來最后一次脫殼后,大閘蟹就將正式上市了。
“我們早就進行了高標準池塘改造和集中尾水處理,蟹塘生態環境好了,大閘蟹成活率高,品質好,也更賣得上價格。”周明良介紹。
2022年,蘇州全市完成2萬畝高標準池塘改造任務,已實現高標準池塘改造動態全覆蓋,高標準池塘面積達30.41萬畝,覆蓋率居全省第一。
除了高標準池塘改造外,基地的大閘蟹長得好還有秘訣。“你看池塘里有很多‘水輪’,還有花朵一樣的設備,這些都能讓螃蟹更加舒適。”周明良介紹。
基地里配置了水質在線監測設備,可隨時監測養殖水體的溫度、溶解氧等指標。此外,還有微孔增氧設備、葉輪式增氧機尾水處理系統等綠色智慧養殖設備設施,提升了水產養殖機械化水平。
“這個桶里放著大閘蟹專用的飼料,到投喂時間后,把開關打開就可以自動給塘內撒餌料,而且非常均勻,大大提升了投喂效率。”周明良說。
生長快、抗病強
“陽澄湖1號”新品種選育至第七代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為保證陽澄湖大閘蟹的品質優勢,防止種質退化,我們做了大量品種選育工作。”周明良介紹,基地每年都會售賣超十萬斤左右的蟹苗給周邊農戶以及安徽、上海等地蟹農。公司年產蟹種100噸、成蟹95噸,帶動養殖戶500余戶,輻射養殖面積1萬畝。
2017年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蘇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聯合選育中華絨螯蟹新品系(暫定名“陽澄湖1號”),蘇州沺涇陽澄湖大閘蟹有限公司就是選育基地之一。
水科院收集并篩選長江水系符合早上市育種目標的優異種質資源,建立中華絨螯蟹早熟和正常成熟優質種質資源庫。選育過程中,科技人員將“陽澄湖1號”選育系和野生遼河水系選育系為親本,再次進行雜交,以期獲得具有成熟早、規格大等特征的河蟹雜交品系。
“陽澄湖1號”按群體選育方法,已連續選育到第七代,具有生長快、抗病強、性狀穩定等特點,今年正在申報國家水產新品種。經過近6年的試驗示范,蟹苗銷量增加30%,成活率提高15%,畝產量提高20%,養殖戶綜合效益提高20%。
近年來,相城區度假區(陽澄湖鎮)不斷推動水產種業質量提升,積極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加快構建產學研創新體系,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態勢明顯。
相城區陽澄湖鎮農村工作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堅持以科技推動水產種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智慧生態漁業水平全力提升陽澄湖大閘蟹等特色水產品品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