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在鄉鎮開的加工廠 家庭式小型加工廠
■羅漢果育苗期,韋維(左二)經常去基地觀察果苗生長情況。
■韋維
“只要爬藤技術實現了突破,畝產2萬個不是問題,按照現在的收購價,一畝的產值就可以超2萬元,是收益非常高的農作物了!”結束一天的工作,韋維和隊友們一邊散步一邊討論著正在大柘鎮主抓的產業振興項目——羅漢果種植,想到這個項目未來的前景以及能給當地帶來的發展機遇,韋維充滿干勁。
用情用心團結隊友
2022年10月,韋維來到平遠縣大柘鎮,擔任駐梅州市平遠縣大柘鎮工作隊隊長。“家里兩個孩子還在讀小學,不太能接受媽媽經常不在身邊這件事情,剛開始也會哭。”韋維說,思慮再三,她用自己過往做公益的經歷告訴兩個女兒,媽媽這次是去幫助更多的人,終于得到了孩子們的理解和支持。
初來乍到,對于鄉村振興要如何開展,韋維的內心是忐忑的。“我比起其他隊友晚了一年過來,別人不一定會對我十分信服。”韋維說。
帶著各種擔憂,她如期來到大柘鎮,要開展好接下來的工作,確實并非易事。然而,韋維并未因此氣餒,憑借著超強的學習能力,她虛心請教,迅速進入狀態,只要有隊員下鄉走訪,她一定會緊緊跟上,多方了解情況,逐漸讓隊友們認識到她勤懇踏實的一面。不僅如此,在工作之余,只要有空閑,韋維就會和隊友們拉家常,了解他們每個人的情況和需求,對隊員們的個人問題也始終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經常和隊友們說,工作隊就是我的另一個家,而大家不僅是同一個戰壕的隊友,更是一起生活的家人。”韋維說。
扶持發展羅漢果產業
“羅漢果喜陰,特別適合種植在梅州這種山地多的地方,而且它的糖分提取出來,是連糖尿病人都可以吃的代糖,營養價值和市場前景都很好……”說起羅漢果,韋維如數家珍,這個曾經只專注于自身專長的城市女性,如今幾乎成了羅漢果種植方面的“農業專家”。
韋維是廣西人,來到大柘鎮后,她通過調研本地農業項目,最后選定羅漢果種植作為重點扶持項目,自此便一頭扎了進去。“廣西桂林那邊種植羅漢果很出名,我就利用自己的一些人脈,到處調研、學習,摸清楚羅漢果的種植特性和技術,扶持企業進行種植和加工生產,并且還致力于打通大柘鎮羅漢果種植生產的三產融合。”韋維說,發展羅漢果產業十分適合梅州當地的自然條件,能有效解決當地大批撂荒地復耕復種的難題,并且羅漢果經濟價值高,聯農帶農效益也很好,在提高種植積極性的同時,還能有效提高農技素質。
目前,大柘鎮的羅漢果種植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今年種植示范基地已經擴展到了300畝,當然這還遠遠不夠,他們正在引入羅漢果的新型生產加工設備,以后在產地就能實現羅漢果的低溫烘干加工,在降低運輸成本的同時開創大柘鎮羅漢果產業的新局面。
不僅從深度上盡可能延伸,韋維還準備將羅漢果種植摸索出來的成功經驗做成課程,復制到梅州的其他工作隊,爭取在廣度上擴大羅漢果的種植面積,為更深入的產業鏈延伸做準備。除了羅漢果,韋維還在挖掘很多新的農作物品種,如口感甜度一流又能抗黃龍病的“脆蜜金柑”,也已經在大柘鎮開始試種。“未來我們還想引入智慧農業,目前羅漢果已經吸引了不少優質企業來到大柘鎮投資,但這還僅僅只是個開始。”韋維笑著說。
韋維
駐梅州市平遠縣大柘鎮工作隊隊長
派出單位:廣州無線電集團有限公司
“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我和隊友們一樣,把工作隊當家,大家既是一起戰斗的隊友,更是一起生活的家人。”——韋維
采寫:新快報記者 嚴蓉 方軼
攝影:新快報記者 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