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是什么意思 個人所得稅征收標準2023
哈嘍,大家好呀!
上一個專題,小五跟大家分享了企業所得稅的基本知識。本期我們開始下一個專題的學習:個人所得稅。
老規矩,本篇作為個人所得稅專題的先導篇,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個人所得稅的基本概述及其特點。
一、個人所得稅的基本概述
個人所得稅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征稅對象所征收的一種稅。
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我國于1980年9月頒布施行個人所得稅法,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同時確定了個稅800元的起征點。接下來跟小五一起來簡單回顧下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和發展歷程吧?
二、個人所得稅的特點
(1)綜合與分類相結合
我國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
1、將居民納稅人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四項所得計入綜合所得,實行按年征收、分月或分次預扣預繳。對經營所得、財產轉讓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實行分類征收。
2、對非居民納稅人取得的各項所得采用分類征收。
綜合,是指將納稅人的全部所得合并起來,減去扣除費用后,適用一定的稅率征稅。
分類,是指將納稅人各種來源不同、性質不同的所得進行分類,分別扣除費用,采用不同的稅率征稅。
(2)累計與比例稅率相結合
1、對綜合所得和經營所得,采用累進稅率,實行量能負擔。
2、對財產轉讓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采用比例稅率,實行等比負擔。
累計稅率,是指稅率是不固定的,所得越多,稅率越高,交的稅就越多。而比例稅率,稅率是固定的,無論所得多少,均適用同一個比例繳稅。
(3)費用扣除額較寬
我國本著費用扣除從寬、從簡的原則。綜合所得,實行每月扣除5000元、即每年6萬元的標準,此外還有多項專項附加扣除,在分類所得中也有多個扣除項目。
(4)扣繳與自行申報相結合
對納稅人的應納稅額分別采取由支付單位源泉扣繳和納稅人自行申報兩種方法。
1、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2、對居民納稅人取得的綜合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按年計征個人所得稅。
以上便是個人所得稅的基本概述。如果您對個人所得稅的相關知識還有其他疑問的,歡迎與小五一起交流探討?
下期預告: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
如果想了解更多稅務知識,請持續關注“51賬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