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打開歷史記錄2023
導讀1895年8月17日,康有為主辦的《中外紀聞》的前身——《萬國公報》在北京創刊。《萬國公報》是清末維新派主辦的報刊,旨在開通風氣,廣聯人才,為變法先聲,宣傳興實業、育人才、辦學校,由梁啟超、麥孟華任編
1895年8月17日,康有為主辦的《中外紀聞》的前身——《萬國公報》在北京創刊。
《萬國公報》是清末維新派主辦的報刊,旨在開通風氣,廣聯人才,為變法先聲,宣傳興實業、育人才、辦學校,由梁啟超、麥孟華任編輯。該報每冊刊論說一篇,多選自廣學會所出書報,少數為梁、麥自撰。《萬國公報》由京報房代印代發,木板雕印,版式如同《京報》,并且隨《京報》免費分送給京師官紳,反響強烈。
1895年12月16日,《萬國公報》更名為《中外紀聞》,成為強學會的機關報,改為木活字竹紙印刷,每期10頁左右一冊,每冊注明出版年月,無編號,封面有紫紅色“中外紀聞”四字。
1896年1月20日,光緒皇帝下令封閉京師強學會,該刊被迫停刊,現見到的最后一期《中外紀聞》出版于1896年1月16日。
《中外紀聞》的出版使當時的廣大官員和知識分子“漸知新法之益”,為改良派政治團體的建立和改良運動的進一步開展創造了有力條件。
同時,《中外紀聞》是資產階級早期政治團體的機關刊物,它除選登“閣抄”、譯載新聞外,又載“格致有用之書”,探討“萬國強弱之原”,提出言政敷治的建議,在中國近代政治史、新聞史上有一定地位,它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報刊產生的實質性標志。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丁悅”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