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共話企業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軟件或實現“流水線”生產

數字化轉型,是世界各國和地區塑造未來競爭力的重大戰略選項。
4月21日,在上海市科協聯合德勤中國舉辦的“企業數字化轉型高峰論壇”上,邀請院士、專家和領軍企業共同探討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堅持“韌性”發展的挑戰、機遇與對策建議。
2021年4月21日,上海市科協聯合德勤中國舉辦“企業數字化轉型高峰論壇”。 上海市科協 供圖會上,德勤管理咨詢中國合伙人韓光輝解讀了由德勤發布的《2021年技術趨勢》報告。
盡管學界還在為人工智能(AI)技術何時邁入“強人工智能”而爭論不休,在產業界,人工智能即將進入“流水線”時代的呼聲已日趨明朗。
《2021年技術趨勢》報告指出,隨著在企業中的應用日益深入,人工智能面臨著規模化的巨大挑戰。未來幾年,人工智能軟件將可能像生產汽車一樣,實現“流水線”生產。
高峰論壇現場韓光輝表示,德勤對全球技術發展已進行了長達12年的跟蹤,技術更新的速度正在不斷加快。比如,前幾年還感覺離應用相當遙遠的機器學習算法,如今已在很多行業中得以應用。而這也正是AI技術加速普及的一個縮影。
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在主旨報告中指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不能簡單理解為實現“自動化工廠”,而是要通過AI技術實現對各類數據的深度處理,從而實現供應鏈現代化、產業鏈高端化、價值鏈最大化。
目前,已有企業在嘗試人工智能開發的工程化生產,“就像亨利·福特發明汽車生產流水線,使汽車成為現代交通的支柱一樣,人工智能必將在未來幾年實現工業化生產,唯此才能滿足社會生活和產業界的巨大需求。”韓光輝認為,這將對未來生活和生產產生極大影響。
“未來,賣出一輛車就相當于獲得了一個數據源、一筆數字資產。”韓光輝舉例說,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制造商、德國戴姆勒公司就將自己賣出的每一輛卡車都視為一項新的數字資產——它會在使用過程中不停產生數據,這些數據經過AI的深度處理,就能對車輛運行狀態、維護保養、故障預警給出提示,戴姆勒也基于這些服務推出了“運行時間保障”的服務。
高峰論壇現場此外,澎湃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上海市科協正致力于打造“國際科技會客廳”。
現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已入駐科學會堂,市科協還與德勤中國等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歡迎國際企業和科技組織參與和支持“會客廳”建設,把新技術、新報告、新成果放到這里發布和展示,集聚創新資源,吸引天下英才,攜手打造“國際科技會客廳”的人文高地和重要窗口,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