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害死貓 好奇害死貓完整版135分鐘
貓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不會泯滅的。因為好奇,所以容易被利誘;因為好奇,所以容易受傷害。
——前言
學術界論文發表有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沒有任何一個期刊明確說不收青椒的文章,但是絕大部分期刊首先會拒掉青椒的來稿。
這種大環境逐漸形成一個現象:核心期刊多凝聚高門名師的文章。而普通人發核心很有可能被質疑中介參與,更會被有心人盯上。
最近有兩個事情,比較典型,給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擺明小編的觀點--好奇心害死貓,別給不F分子可乘之機。
事件一:
刊物出版后會有人冒充編輯部聯系作者
一般而言,文章在正式出版之前,有編輯聯系你修改文章都很正常。因為你在投稿的時候,只有編輯部本部的工作人員才會有你的聯系方式,這時,可以放心跟編輯溝通修改事宜。
但是文章出版后,還是會有人時不時地聯系你,這就不正常了。從編輯的角度而言,文章出版就意味著整個稿件流程結束(如果不需要勘誤的話),他們不會再主動跟作者聯系。畢竟手里每天有上百篇來稿要處理,誰有時間天天聯系你啊(話糙理不糙)。
會主動聯系你的,無非就是一些蒼蠅。比方說很典型的,有的作者喜歡發《xx牧xx》,雖然自己不是畜牧相關專業的,但是架不住好發吖,要求低啊。
《xx牧xx》這個北大核心,是公認的認錢不認稿,只要關系到位,文章只要能沾點邊就能發,更是不卡專業方向。比如經濟的老師,正常情況下應該發經濟的刊物,專業對口刊物也多。但是經濟的刊物比較卡質量卡單位,無奈又有科研任務。會有作者在原稿上加入畜牧元素去發《xx牧xx》,中稿率還挺高。等出刊后,問題就來了,時不時地就會收到來自“編輯部”的問候電話。(別問為啥他們知道你的電話,要找這個很簡單的:1.找扯淡的刊物2.找扯淡刊物上的扯淡文章3.找扯淡文章的作者單位4.單位官網找聯系方式)(甚至還有更簡單的步驟)
真的是編輯部的電話嗎?NO!都是些不懷好意的人。
這些人很聰明的,因為你是經濟方向的,和畜牧毛邊都不沾,但是你卻發成功了。他們知道你有問題,所以找你。
這時千萬不要好奇,稍微一好奇就會出問題的。接到這類電話,只需要一個步驟解決:1.對不起,打錯了2.掛斷電話。
事件二:
SCI文章上線后,會收到質疑郵件
國外的刊物也是一堆雷。SCI和SSCI這些發表后,作者的郵箱都是公開顯示的,要想聯系到作者郵箱簡直不要更容易。
這也催生了很多服務鏈。
1.騙錢。有人會冒充出版社給作者發郵件催版面費,大多數作者都能識別騙局,但真的有作者會上當的,被騙的作者一般收到雜志社的郵件都很慌,想趕緊加快文章進程,因此不加辨別就往對方的賬戶打錢。我被騙走了2050美元的版面費(ó﹏ò?)
2.騙人。中國幾年前就已經成為發SCI的大戶了,人家出版商哪一個不是唯利是圖,看到這個大環境分分鐘鐘降低要求發中國人的文章,從而賺取高額的版面費。當然,這種情況也就集中在個別出版商那里,論文中介往往對這個比較敏感,他們會蹲守雜志官網,廣撒網的給已發表的作者發郵件,企圖把作者以后的論文業務都拉到自己手里。也有的人特會變通,他給你發檢索信息,那你看到一高興說不定就回復了,一回復可能就有后續發展了。
3.職業打假。一堆老外專門找茬,找你論文的各種問題。比如很多作者發過文章后會收到pubpper的質疑要求,這些郵件或許言辭很客觀,但是意義不大。
對于以上種種,千萬不要偏聽一方,更不要隨便點開對方的鏈接。謹記,好奇心害死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