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鵝毛的歇后語 千里送鵝毛課文原文
有這樣一句歇后語: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意思是我送給你的禮物雖然不貴重,但是我對你的情誼卻很沉厚。這句歇后語出自明朝徐渭的《路史》,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大唐貞觀年間,西域的回紇是唐朝的藩屬國。當時,回紇的首領為了向唐王朝表示友好,就派遣使者緬伯高帶著豐厚的禮物去拜見唐太宗。
那時,從西域到長安,路途遙遠,交通十分不便,因此,為了更快的到達長安,緬伯高帶領使團日夜兼程,絲毫不敢怠慢。在進貢的禮物中,有一只白天鵝最為珍貴。為了方便運輸,緬伯高便將天鵝放進籠子里。但是,一路上風餐露宿,不僅人滿身塵土,就連白天鵝也變得灰頭土臉,成了”灰天鵝“。
經過無數個晝夜,使團終于到達了大唐境內的沔陽河,緬伯高決定給天鵝洗個澡,可不能灰頭土臉去見大唐皇帝,于是就把天鵝從籠子里放了出來。可意想不到的是,天鵝喝飽了水有了精神以后,突然掙脫了緬伯高的懷抱,展翅飛走了。當緬伯高反應過來的時候,他的手中就只剩下天鵝留下的幾根羽毛。失去如此貴重的貢品,緬伯高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又懊惱,又惋惜,還很害怕。但是,總不能就這樣灰溜溜的折回吧,經過和隨從們商議,大家決定使團繼續向長安進發。
這一天,緬伯高帶領使團終于到達了長安。在朝堂上,他戰戰兢兢地帶著禮物拜見了唐太宗。緬伯高將裝有天鵝羽毛的綢緞包裹和一首詩一起交給了唐太宗。太監將禮物打開后,太宗首先看到了那首詩:
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
沔陽河失寶,倒地哭嚎啕。
上復圣天子,可饒緬伯高?
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
緬伯高看到唐太宗一臉的迷惑,馬上奏明了事情的原委。太宗一聽,不僅沒有怪罪遠道而來的回紇使者,反而十分感動,覺得緬伯高忠誠老實,不辱使命,當即重賞了緬伯高和使團,同時嘴里不斷重復著:”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好!好!好!
這就是“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由來,這則小故事的背后體現的是寬容,厚重的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