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詩 20首托物言志的詩句一句
關注中國詩歌網,讓詩歌點亮生活!
、
詠 荷
子 瑜
玉骨自茵茵,塘中不染塵。
遠聞香沁腑,近看蕊生春。
高德常為伍,雜蒿鮮傍鄰。
與君同勉勵,莫負等閑身。
專家點評
詠物詩是古代詩歌的常見類型,據有人統計,僅《全唐詩》中,便收錄了6261首。當代舊體詩詞中的詠物之作,同樣層出不窮。荷花是古人常詠之物,這首《詠荷》,是通過歌詠池塘中的荷花而寓己意的托物言志之作。
本詩首聯上句,“玉骨”寫荷梗剛直,“茵茵”狀荷葉稠密,下句“塘中不染塵”總評蓮荷出水,“濯清蓮而不妖”之潔凈。頷聯從嗅覺與視角兩個角度分寫,聞香而動,由遠及近,重點突出荷蕊的生機。頸聯蕩開一筆,上虛下實,贊美荷以德自持而鮮以雜蒿為伍的品格。所謂荷之“德”,略如劉禹錫《陋室銘》中所言“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君子”品格;雜蒿,猶言雜草,與前文的“塵”略相仿佛,不染塵,不傍雜蒿生長,寄寓君子遠小人之義。尾聯“與君同勉勵,莫負等閑身”,將詠荷之旨和盤托出,自抒胸臆,與王勃《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李商隱《蟬》“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由物及己,出于同一機杼。
詠物詩有形似者,如歐陽修《采蓮》(池面風來波艷艷),重在描摹物象,呈現其美感;有遺貌取神者,如陸龜蒙《白蓮》(素花多蒙別艷欺),用“月曉風清”的背景,寫出白蓮獨特的氣質與神韻,以隱喻自己的孤高;還有形神兼備者,看似句句寫物,實則句句見意,句句緣情,物我渾融,如于謙《詠石灰》(千錘萬鑿出深山)借石灰以自喻,每句看似寫石灰,結句拈出“清白”二字,將物我同詠,融入了為國不惜身的胸襟與情操。至于只是刻畫風露之形,有如謎面的詠物詩,就很普通了。
總之,無論“體物肖形”(屠隆語)也好,托物言志也好,正如劉熙載在《藝概》中所說:“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詠懷之意,或直接表達,或曲折表達,“個中有我”都是優秀詠物詩的基本特征。這首《詠荷》也不例外。
特邀點評:莫真寶
詩人簡介
王靖,筆名子瑜,竹苑清幽,70后。吉林人現居長春市.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四平詩詞學會會員,四平作家協會會員;公主嶺詩詞學會理事,公主嶺作家協會理事。作品散見于《中華詩詞》《中國詩賦》《長白詩詞》《長江詩歌報》《大東北文化報》《公主嶺日報》《晨風書韻》《公主嶺文學》《核桃園》《廣東美朔》《左詩》等刊物,作品入選2014年《當代中華詩詞庫》并獲得過獎項。
往期精選
點評專家
陳先發、陳衛、曹宇翔、耿占春、馮雷、顧北、顧建平、谷禾、洪燭、霍俊明、賈鑒、簡明、蔣浩、雷武鈴、冷霜、李少君、李海鵬、李建春、李犁、李壯、劉向東、梁曉明、盧輝、羅振亞、馬知遙、莫真寶、任毅、榮光啟、師力斌、樹才、譚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詩、汪劍釗、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強、吳投文、西渡、向以鮮、楊碧薇、楊克、楊四平、楊慶祥、楊墅、余怒、葉舟、臧棣、張德明、張清華、張定浩、茱萸、張偉棟、周偉馳、周瓚等
欄目主持:孤 城
"中國詩歌網"是國內最大的詩歌網站,國家重點文化工程。由中國作家協會 ·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管,《詩刊》社主辦,是以建立“詩歌高地 詩人家園 ”為宗旨的互聯網出版平臺。品牌欄目“每日好詩”(稿酬500元),每天推薦一首原創好詩,并邀請詩壇專家點評。其中每周四為詩友點評,向廣大網友征集評論(300元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