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5f1t"><meter id="v5f1t"><dfn id="v5f1t"></dfn></meter></address>

<nobr id="v5f1t"><i id="v5f1t"><em id="v5f1t"></em></i></nobr>
      <font id="v5f1t"></font>

    <font id="v5f1t"><ruby id="v5f1t"></ruby></font>

      <listing id="v5f1t"></listing>

        <dfn id="v5f1t"><ruby id="v5f1t"><form id="v5f1t"></form></ruby></dfn>

            <dfn id="v5f1t"></dfn>

            <progress id="v5f1t"><b id="v5f1t"><strike id="v5f1t"></strike></b></progress>

              <font id="v5f1t"></font>

                      蔞蒿滿地蘆芽短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什么欲上時

                      導讀品賞詩詞時,越是大家耳熟能詳、越是看起來通俗易懂的詩詞作品,其實品起來越有難度,也越能體現賞析者的水平。在《人間詞話》里,王國維在3首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宋詞中,品味出了“人生三境界”。第一層境界出自晏殊

                      品賞詩詞時,越是大家耳熟能詳、越是看起來通俗易懂的詩詞作品,其實品起來越有難度,也越能體現賞析者的水平。

                      在《人間詞話》里,王國維在3首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宋詞中,品味出了“人生三境界”。第一層境界出自晏殊《蝶戀花》中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在王國維看來,這是“立”。第二層境界,出自柳永《蝶戀花》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王國維看來,這是“守”。第三層境界,出自辛棄疾《青玉案》中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王國維看來,這是“得”。能在這3首詞中,品位出做學問的三大境界,是需要很高的悟性的,這也是王國維能成為一代國學大師的原因之一。

                      在當代文化名師里,其實也有不少品賞詩詞的高手,比如才女蒙曼。近些年,頻頻出現在央視詩詞大會等多檔文化節目中的蒙曼,最擅長的就是從歷史人文的角度來賞析唐詩宋詞。但不知為何,近兩年她卻受到了一些質疑。比如有人說她自己不會寫詩詞,甚至有專家公開指出她理解錯了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等詩句。

                      不過,在近期剛結束的《中國詩詞大會.中秋詩會》上,她倒是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在詩會的總決賽環節,考了這樣一道題:

                      如果蘇軾、蘇轍兩人團聚,以下哪句詩中提到的食物,最可能出現在兄弟中秋夜餐桌上?

                      A.爛烝香薺白魚肥,碎點青蒿涼餅滑

                      B.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C.紅葉黃花秋正亂,白魚紫蟹君須憶

                      3個選項中都是講吃的,其實只要弄明白每一種吃的都是哪個季節的,其實就不難選出答案C,因為只有C是秋季的食物。

                      不過這3個選項中,大家最熟悉的詩應該是第二個,它出自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現場嘉賓蒙曼和康震重點點評的,也是這一首。大家且看全詩: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一首小學就學過的古詩,雖然很簡單,但點評時卻能看出功底。康震的點評中規中矩,他指出:“蘇軾在我國古代的飲食史上,占據了一個很重要的地位。我國古代的文人中,很少有人像蘇軾一樣,對美食始終保持著極大熱情”。康震老師說的這一點,了解蘇軾的朋友應該都是知道的。

                      蒙曼老師則把他的話接了過來,她的一番點評確實是厲害得很,她說:

                      蘇軾之所以能成為美食家,還有一個原因,宋朝的飲食不一樣了。你看唐朝的李白也好、杜甫也好,為何他們寫飲食沒那么精致?因為唐朝的飲食本身就沒那么精致,基本上就是煮、蒸、烤。到了宋朝就不一樣了,它的市井生活太繁華了,所以這里面有一個大時代的背景,然后再加上蘇軾這個文人的生活作背景,才能寫出這么多貼近生活的美食詩來。

                      蒙曼說完這番話后,康震硬是都接不上話來,只能默默地表示贊同。確實,這番評價是非常有水平的。蘇軾是個美食家這個問題,在過去的評論中,我們大多數人強調的都是蘇軾作為個體的體驗,卻忽視了一個時代的大背景。蒙曼這番點評是非常客觀的,既強調了蘇軾的能力,又談到了唐宋在飲食上的不一樣,她的視眼立足點始終是站在歷史人文的角度,夠牛!

                      這么簡單的詩句,能有這么有格局的點評,看誰還能說蒙曼沒水平。事實上,北大古代史博士畢業的蒙曼,早年就已經在《百家講壇》上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2007年1月份,《百家講壇》的編導魏學來聽說有個年輕的女老師上課上得好,便專門跑到民族大學來聽課。可惜當他趕到時,蒙曼的課已經講完了。于是魏學來便臨時請蒙曼再隨便講20分鐘,結果就是這20分鐘的課,讓魏學來下決心要用她。那一年,32歲的蒙曼成了《百家講壇》開壇以來,最年輕的主講人。

                      雖然蒙曼自己本身不太會寫詩詞,但深厚的歷史知識,和良好鑒賞能力,讓她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喜愛。大家覺得蒙曼在詩詞大會上的點評,有水平嗎?歡迎討論。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丁同林”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
                      <address id="v5f1t"><meter id="v5f1t"><dfn id="v5f1t"></dfn></meter></address>

                      <nobr id="v5f1t"><i id="v5f1t"><em id="v5f1t"></em></i></nobr>
                          <font id="v5f1t"></font>

                        <font id="v5f1t"><ruby id="v5f1t"></ruby></font>

                          <listing id="v5f1t"></listing>

                            <dfn id="v5f1t"><ruby id="v5f1t"><form id="v5f1t"></form></ruby></dfn>

                                <dfn id="v5f1t"></dfn>

                                <progress id="v5f1t"><b id="v5f1t"><strike id="v5f1t"></strike></b></progress>

                                  <font id="v5f1t"></font>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