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 蘇州工業園區詳細地圖
提到蘇州工業園區,第一反應就是——強!在兩百多家“國字號”經開區中,蘇州工業園區已領跑了7年,很多硬核指標成為了“業界標桿”。但,就是這么一家實力超群的開發區,卻依然保持著一份難得的警醒和清醒。
9月2日,各路媒體又一次聚焦這塊不斷創造奇跡的土地。在即將迎來而立之年的特殊節點,蘇州工業園區以一場高規格、高能級的大會,給自己立下新目標:打造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外界一致驚呼:蘇州工業園區又一次“搶跑”,這次跑進的是深水區,更是無人區。
這一舉動十分契合蘇州工業園區的性格稟賦,真正體現了蘇州園區難能可貴的品質:時時刻刻保持“開路先鋒”狀態,嘗試去回答“無問之答”、破解“無解之解”,在變局挑戰中育新機,在破局突圍中搶先機。
越是變亂交織的時刻,越要摒棄畏難情緒和保守心態,自覺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一邊加快提升國際合作新能級,一邊加速形成科創集聚新優勢。在這場主題為“加快建設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推進大會上,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的講話有一句令筆者印象深刻:在解決自身“過河”的同時,為全國全省創造更多“船”和“橋”的經驗。這份職責和使命,或許就是蘇州工業園區始終能走在前、做示范的重要內驅力。
迭代升級闖新路
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歷程,解讀文章很多,總結經驗頗豐。但有一條至關重要,那就是黨中央的關注支持。外界普遍認為,蘇州工業園區的很多成功實踐,為當下中國在更加開放條件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很有說服力的探索。這也充分證明,加快推動“開放”與“創新”雙輪驅動,是真正體現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塑造新發展優勢的開發區迭代升級之路。
縱觀國內開發區,在尋求高質量發展中都有過迷惘、都經歷了陣痛。轉型升級,絕非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鍵直達”。蘇州工業園區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多少需要有“破釜成舟”的勇氣和魄力的。近年來,國際經貿格局發生深刻變化,蘇州工業園區卻在變局中保持定力、別開生面,不僅沒有把“高向外依存度”作為包袱,而是將之視為蓄勢發力的最大優勢,讓開放與創新持續碰撞出新火花,演繹出新精彩。蘇州園區改革步子邁得大、開放優勢用得足、創新基礎打得實。一組公開數據顯示,蘇州工業園區以占蘇州3.5%的國土面積,創造了蘇州全市超15%的GDP和規上工業總產值,超25%的進出口總額、實際使用外資和上市公司總數。今年,蘇州園區的中國獨角獸、潛在獨角獸企業分別入選5家和49家,合計占江蘇全省超30%,新增上市企業2家。今年1至7月,園區新增科技項目639個,科創基金共立項40個,立項重大創新團隊8個、占蘇州全市80%。
在這樣的速度和力度中,蘇州工業園區提出打造“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可謂恰逢其時。蘇州工業園區的這次“搶跑”也因此更讓人期待,更令人遐想。
連接全球謀創新
蘇州工業園區的華麗轉身,正是來自開放與創新的同頻共振。不難注意到,蘇州園區的創新,已經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科技創新的“散發狀態”,正在逐步形成以產業創新為引領、科技創新為動力、開放創新為支撐、制度創新為保障的全面創新。從近年來落戶的內外資項目看,園區正充分發揮連接全球產業鏈的重要作用,集聚全球頂尖的實驗室、大學、企業、人才、資本,聯手突破最先進的技術、發展最前沿的產業,全力建設全國頂尖、全球前列的產業創新集群,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標桿。
在推進大會上,新加坡人力部兼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點贊”蘇州工業園區已經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國家級經開區。這個競爭力就來自一個個優質項目的加速落地,一個個創新平臺的開花結果。
2021年,蘇州工業園區創新發展實現新突破,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獲批建設;轉眼今年9月2日推進大會上,生物醫藥和“三代半”兩個國創中心正式揭牌。去年,園區新增外資項目298個,引進外資項目數累計超5100個,其中1億美元以上項目數達138個;推進大會當天,園區又“狂吸”500億元投資,蘇州工業園區—淡馬錫中新生命科學園項目啟動,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10家創新聯合體揭牌。意大利質量標志院體外診斷產品分析認證平臺、Joimax醫療中國區總部及研發制造基地、SEW傳動設備智能制造基地、布魯克納包裝機械研發制造總部、松下生產科技高速貼片機生產基地、日立儀器自動生化分析儀擴建項目等一批來自全球各地的重大外資項目集中簽約。
這次簽約的項目的特點很鮮明:產業層次高,大多來自世界五百強、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領軍團隊,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綠色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結構優,業態涵蓋區域總部、研發服務、先進制造、科技創新、現代服務等領域;綜合效益好,資源集約水平、單位面積產出標準高。
內外兼修、雙翼齊飛。蘇州工業園區經發委有關負責同志也向筆者透露,園區手握諸多重大開放平臺,很多好項目正是看中這些平臺的疊加優勢和園區的開放創新生態。不少世界500強企業負責人,也多次在媒體報道中直言,蘇州工業園區最大的魅力就是能夠幫助海內外投資者共享中國大市場機遇、制度型開放機遇、深化國際合作機遇。
蘇州工業園區已不僅僅以“蘇州的園區”這個角度在思考自身發展,而是立在成為“中國的園區”“世界的園區”的高站位上,謀求新的突破。打造“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無疑就是蘇州園區邁出的關鍵一步。
放眼世界找對手
蘇州工業園區有沒有對手?答案是肯定的!對手在哪里?曹路寶在講話中精準“點出”:放眼世界找對手。蘇州工業園區要拿出“一流的產業新區、一流的開放名區、一流的創新園區、一流的中心城區”的新姿態,跟最強者比、跟最快者賽。公開報道顯示,蘇州園區第一時間發布一項涵蓋10個方面和28個主要預期指標,涉及33項重點舉措的《行動計劃》。
這份《行動計劃》圍繞推動科技創新,提出到2025年,R&D支出占GDP比重達5.3%,各級科技領軍人才超5000人,成為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圍繞構建產業體系,提出到2025年,蘇州工業園區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規模突破6000億元,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規模突破55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80%,獨角獸企業及上市企業超100家。圍繞擴大對外開放,提出到2025年,集聚各類企業總部超250家,海外歸國人才,境外人才超3萬人。
比拼強對手,拿出真行動。筆者留意到,推進會上,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沈覓作了表態講話,里面提到要對照行動計劃,要進一步細化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加快建成創新集群引領、開放活力充沛、先進產業匯聚、頂尖人才薈萃、城市品質卓越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從公開報道看,蘇州工業園區確實行動力很強。下一步,園區要全面拓展中新雙向投資、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服務貿易、綠色發展等領域合作,推進“國際化走廊”建設,打造更多標識性、代表性合作項目。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將蘇州自貿片區建設成為全國開放度最高、發展質效最好的片區之一。主動服務重大戰略,發揮長三角境外投資促進中心作用,更高水平“走出去”,高質量推進蘇宿工業園、蘇相合作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東區)等合作園區建設,加快建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節點。
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其示范意義和時代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都說奔跑者的風采最迷人,今天的“搶跑”就是為了明天的繼續領跑。蘇州工業園區的一舉一動必將牽系著全球創新和產業變陣的脈搏,成為世界矚目中國的重要焦點,成為中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新范例。
作者 蘇州日報錢怡
編輯 趙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