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醬草的功效與作用 有一種中藥100%抗癌
敗醬草又名苦菜,為敗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花敗醬、白花敗醬的帶根全草。因其有變質醬的陳腐氣味,故而得名。常秋季采收,洗凈陰干,切段應用。
一、敗醬草的功效:
敗醬草味辛、苦,微寒。歸胃、大腸、肝經。功效能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尤善治療熱毒癰腫及腸癰之證,為解毒療瘡之要藥。
常用于腸癰,肺癰,痢疾,胸腹疼痛,癰腫疔瘡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
《別錄》:“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痹不足,產后腹痛。”
《本草綱目》:“敗醬,善排膿破血,故仲景治癰,及古方婦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蓋未遇識者耳。”
《長沙藥解》:“敗醬苦寒通利,善破瘀血而消癰腫,排膿穢而化癥瘕。”
二、敗醬草的配伍應用:
1.用于熱毒癰腫。敗醬草能瀉熱解毒,散結排膿,尤善治內癰,特別是腸癰證。治腸癰膿已成者,常配伍附子、薏苡仁,即附子薏苡敗醬散。若治腸癰膿未成者,則常配伍金銀花、丹皮等藥。
彭子益經驗:治腸癰初起,證見實熱,而膿未成者,常用大黃牡丹皮湯;若腸癰日久,癰膿以成,證見虛寒,則用薏苡附子敗醬散。二方對偶而學,最有指導意義。
彭子益言:“薏苡附子敗醬散,附子溫回腑陽,薏苡除濕健脾理滯,敗醬滌腐生新也。此腸癰虛寒證之治法。”
胡希恕言:“臨床用敗醬草破瘀排膿必賴正氣推動,故常宜應伍用附子。”
《湯液本草》:“仲景治腹癰有膿者,薏苡仁附子敗醬湯。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三物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取一升,頓服之,小便當下,愈。”
敗醬草還可用治肺癰發熱,咳唾膿血,常配伍魚腥草、蘆根、桔梗等藥。治熱毒瘡癤,可內服亦可以鮮品搗敷患處,均有一定療效。
2.用于血滯胸腹疼痛之證。敗醬草還有祛瘀止痛之功。治療胸腹疼痛,可單用煎服,或常配伍五靈脂、香附、當歸等藥。若治產后腹痛,常配伍當歸、川芎、芍藥、續斷等藥。
3.朱良春應用敗醬草經驗。敗醬草可用于上焦邪濁壅滯證、中焦濕熱郁滯證、下焦瘀濁阻滯證,其效可達上、中、下之三焦。治療鼻竇炎,常配伍金銀花、黃芩、細辛等藥,以清熱疏風,宣通肺竅。治療肺部感染性疾病,常配伍金蕎麥、魚腥草、桔梗等藥,以清肺泄熱,化瘀排膿。治療病毒性肝炎、膽囊炎,常配伍金錢草、茵陳、虎杖等藥,以清利濕熱,疏泄肝膽。治療慢性結腸炎,常配伍仙鶴草、鳳尾草、薤白等藥,以清熱導滯,運脾化濕。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常配伍蒲公英、徐長卿、白及等藥,以清泄郁熱,理氣和胃。治療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常配伍紅藤、赤芍、莪術等藥,以清熱散結,消腫化積。治療慢性前列腺、尿道感染,常配伍土茯苓、虎杖、野菊花等藥,以清熱利濕,泄濁化瘀。治療化膿性關節炎等濕熱痹證,常配伍蚤休、薏苡仁、漏蘆等藥,以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以上諸證,朱老曾以瘀熱之證,唯求一通來概括。凡濕熱瘀阻,導致臟腑功能紊亂,氣血陰陽失衡,而諸癥蜂起。敗醬草一藥多效,寓清寓散,清則熱挫,散則瘀消,恙疾則漸愈矣。
朱老認為敗醬草有祛腐生新之功,化瘀復元之效,風濕熱瘀滯之病證,用之多效。驗之臨床,篤而可信。
現代藥理研究,敗醬草有抗病毒、抑菌、抗腫瘤、利膽、利尿、促進肝細胞再生等作用,故臨床廣泛應用于多種炎性疾病。
三、敗醬草的用法用量:
敗醬草入煎劑常用量十余克至幾十克以上,鮮品加倍。若用其止痛,劑量須大些。外用適量。
四、敗醬草的應用注意:
敗醬草味苦性寒,故脾胃虛弱者慎用。
《本草匯言》:“久病胃虛牌弱,泄瀉不食之癥,一切虛寒下脫之疾,咸忌之。”
——中醫實戰筆記20.8.4下午
中醫實戰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