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初級階段”:一場投入產出比的風險博弈
對話主持:
朱俊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對話嘉賓:
王慧軒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廖迎輝 華泰財產保險(和訊放心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邦宜 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組合與市場風險管理部總經理
魯維麗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保險研究中心主任
胡樂天 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籌)保險事業部總監
本報記者 劉艾琳 整理報道
大數據在保險業中已得到哪些應用?具體而言,針對客戶細分而設定前端營銷策略、實現中端風險控制、加強后端個性產品設計,通過搭建電子化信息系統精簡人力、降低內部管理成本,這些保險機構都已有不同程度地涉獵。
但一切都做得小心翼翼。公司決策層們在考慮同一個問題,開發巨量沉睡數據需要的巨額投入,如何量化到業績上、體現在收益報表中。也就是說,如何評估大數據的投入產出比?
在這個問題沒有找到答案之前,公司更傾向于和對數據處理能力更強的互聯網企業合作。期望利用成熟的電商平臺,快速實現保費規模增長。實踐中,第一批吃螃蟹的公司做到了這一點。但后來者很快被淹沒在同質化浪潮里。
事實上,以阿里為首的電商平臺想要更多。渠道供應商只是初級角色,阿里最終打造的生態系統,將產生大量新興矛盾和風險需要依靠市場化手段,也就是保險產品來解決。退貨運費險的誕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電子商務是一個燒錢的行業,想要獲得爆棚式增量,看來保險機構還需要多一點耐心和決心。當保險與電子商務真正融合的時候,一定會產生驚喜的火花。
而博弈的過程,也是我們這場圓桌對話饗以讀者的本質。
主持人:保險跟大數據具有天然聯系,保險公司不斷進行創新,利用大數據進行商業模式的變革做了很多的探索,接下來請各位分別作為壽險、財險、資金運用、電商領域的代表,談一談自身的實踐成果和經驗。
王慧軒:我來分享一下人保壽險在大數據應用上的一些體驗。在產品設計上,2011年我們通過數據分析發現,重大疾病發生的概率和是否吸煙有很大關系,在此基礎上,我們推出了一款根據是否吸煙進行差別化費率的產品,讓不吸煙的客戶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價格獲得同等保障,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潰
在風險管理方面,我們管理的一個難點是處于末梢的縣域機構。今年我們上線了縣域綜合管理平臺,縣公司所有的業務數據以及理賠、退保、財務的收支狀況等都能夠在這個平臺里體現,省公司和總公司也能夠隨時監控和調度。
廖迎輝:我分管的是運營和IT,舉一個數據分析在車險反欺詐上應用的例子。我們大約用了兩年多時間,建立了一套車險反欺詐的分析模型。最早是通過對經歷的欺詐拒賠案例做總結,在系統中打上一些標簽,建立一個規則引擎,再通過這個引擎來判別疑似欺詐的案件。這是一個神經元網絡的模型,數據累積到一定程度后就能自適應地打一些標簽,原理來自于統計學上的聚類分析。反欺詐系統通過兩年多不斷修正,目前效果不錯。
在大數據上,我認為可能分幾類:一類是傳統的結構化數據。第二類是一種半結構,如微博等。還有一類是完全非結構性的,如影像等。我們目前在數據分析上用的更多的是結構化的數據。這些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對我們現在技術應用上挑戰都不小,我們陸續在嘗試。有一個困難是,由于數據量很大且技術復雜,這么大的IT投入后,在商業價值上到底能帶來多少,比如說究竟能帶來多少的銷售額提升,抑或是成本的降低,暫時還沒有答案。
王邦宜:整體來看,大數據的應用包含四個層面,數據的收集、整合、挖掘和應用。目前大部分還停留在第一層面。
下一個階段是實現數據更大程度的整合。中再資產今年最新投資管理軟件系統Sophis正式上線,但我們認為還只是對內部數據做了一定的整合,走出了一小步,下一步對外部的數據還要做一個整合。
資產負債管理最大的困擾是做投資的不懂負債,做負債的不懂投資。我們經常問負債特性,但只能得到粗淺的數據,對配置優化沒有太大意義。因此需要實現資產管理相關數據與負債數據的全面整合,才能更好地采用大數據分析和模型化的方法進行優化配置。保險的投資多偏被動,但通過投資的風格化和技術化,可以大幅提升收益。
胡樂天:淘寶做保險開始于2009年,現在業務有兩大模式。一個是平臺模式,就是我們的支付體系、賬戶體系幫助保險公司和中介機構做金融產品銷售。另一種模式是基于阿里生態主體的需求而產生的保障險業務。
保障險業務又分兩塊,一塊是消費者保障險,包括與華泰合作的產品。還有一塊是壽險方面的嘗試,和泰康做了集中在健康險和部分意外險的小平臺,主要針對的是淘寶生態里近千萬賣家,以及相關2000多萬就業人群。從這個角度看,其實我們是很大的需求方,而非僅僅是渠道。
魯維麗:我想給大家分享一個日本的先進例子。日本的一家保險公司和一家手機公司聯合,利用手機公司提供的客戶信息,創造了一系列和旅游、運動等生活方式有關的一次性產品。比如喜愛打高爾夫的朋友知道一桿進洞是件大好事,在日本每次有人一桿進洞都要請客,平均要花費4000美金。這家保險公司就推出了新產品,就叫“一桿進洞”,保費只是3美金,理賠可收到4000塊。
主持人:各位嘉賓分享了代表機構的實踐經驗,能否再分享一下阻礙發展的現實問題,或者機構合作之間的磨合理念差異?
胡樂天:我們希望保險行業的同仁能夠最終明白淘寶平臺數據的有效價值,最后真正運用這些數據來研發產品,而不僅僅只是定位精準營銷。我們更希望大家能用數據進入風險定價、前端的核保和后端的理賠當中去。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保險公司跟我們合作,愿不愿意將來做前期大量投入。我們有很多數據,但是沒有拿過來給保險公司用之前,我們也不知道這些數據能做什么,這一定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嘗試和磨合。
王慧軒:目前保險公司在淘寶上做的大多是期限較短的理財產品,如何把真正的保障需求嵌入到淘寶客戶的需求當中去是很大的課題。這需要我們建立一種商業規則,科學、有效、有序的運用數據,特別是要道德的運用數據,以客戶的真實需求為切入點進行數據的挖掘和共享。
王邦宜:關注怎么樣拓展客戶是公司的本性,所以才有胡總說到的需求不對稱問題。這恰恰是最困難的,在資管領域也有這樣的問題。面對一個海量數據庫,但不能夠很好的應用。這其中不僅要有靈感,也要有方法和技術手段,去挖掘這些數據的價值。
主持人:談到與淘寶合作的理念差異,華泰是最早同淘寶合作的保險公司之一,廖總能否分享一些合作的經驗?
廖迎輝:華泰能做的是把內部資源整合好。我們跟淘寶合作,初期也是按照傳統的產品線去做的。后來對接時發現,原來的產品線功能切割得太散,很難去滿足整體需求。所以從內部我們就把一些組織架構做整合。因為原來產品線有自己剛性的預算和需求,比如今年給多少費用,要做多少利潤。如果合起來再去看,也許就會有新的想法。
從組織架構來看,我們目前都還處于一個傳統組織,我認為這種組織架構一定會改變。因為大數據時代意味著要跟電子商務或者跟移動互聯的銷售模式相匹配,所以可能真正到了我們內部的組織架構和運作模式變革的時候了。
主持人:大數據開啟了一個很重大的轉型時代。大數據能催生出很多新的服務、新的產品、新的管理方式的變革,而且這些改變其實剛剛開始,更多的可能還在蓄勢待發。
我們中間還是有一些障礙的,特別談到數據的開放性、流動性、可獲取性與數據的公開,中間還有風險問題。機遇與挑戰并存,從這樣一個角度,我們需要有開放的心態、創新的勇氣去擁抱這個大數據時代,一定會抓住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創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