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讓旅游更“智慧”
假設你是一位經常出差的商人,你有沒有想過,航空公司可以通過你的飛行記錄了解你的出行需求,在路途中為你安排一個更安靜的座位?假設你是航空公司的高管,你又是否考慮過,怎樣將價格較高的機票精準營銷給出公差的優質顧客,從而提高產品利潤?假設你是某著名旅游城市的管理層,你發現到當地旅行的游客不少,但是消費不多,如何找到原因?假設你是一名自由行達人,旅行途中因為天氣原因導致后面行程都要取消,怎么辦?
依靠大數據,傳統的旅游產業有望走向融合,以上的問題也有望得到解答,最終的目標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今年是國家旅游局確定的首個“智慧旅游年”,所謂智慧旅游,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通過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借助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主動感知旅游資源、旅游活動、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讓人們及時了解這些信息,安排和調整工作與旅游計劃,從而達到對各類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便捷利用的效果。
在近日舉辦的2014城市中國峰會智慧旅游論壇上,去哪兒網副總裁楊威表示,2014年中國旅游行業收入將達到3.3萬億,在線旅游目前占比僅為10%左右,伴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產業將迎來高速成長:“一個人的信息是孤島,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利用信息發揮價值。去哪兒網過去以提供信息為主,今年開始提供了大量的決策支持”,楊威舉例說,去哪兒網可通過大量的消費者信息和消費記錄發現哪些航線有較高的消費需求,然后幫助航空公司決定采用什么機型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出行的愿望;去哪兒還嘗試利用乘客在各個消費環節留下的個人信息大數據與顧客建立聯系,把航班晚點或延遲的信息提前告知乘客,而不是等乘客到了機場才通知,這樣乘客可以提前安排好時間,到機場后的情緒可控度會高很多。
2014城市中國峰會智慧旅游論壇現場
除了旅途出行,景區也在利用大數據提升服務質量。山東省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閆向軍介紹,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旅游地政府開始逐漸意識到客戶關系管理的重要性,移動互聯網的到來也為建立CRM數據庫提供了條件,山東省已經開通了微博微信等多個自媒體賬戶,試圖與游客建立更親密的關系;其次,景區對自我形象有了更高的要求,有意嘗試目的地營銷;第三是信息關聯,為游客提供了解景區的入口,比如韓國把二維碼放到人行道上,游客可掃描了解商店、購物等,目前威海市已經搭建起這樣的網絡,讓在景區的游客可以快速了解各類信息。
此外,山東省從兩年前開始和中國移動合作,通過手機號測算全省50個景區的客源分布,結合從省公安廳得到的酒店身份證數據,交叉分析后發現,大量的北京游客在濟南游玩,但是沒有在當地酒店登記住宿。閆向軍表示,這說明單純對某一個大數據簡單分析并不能得到有價值的信息,有時候需要交叉分析,甚至需要第三方數據輔助。
不難看出,大數據已成為智慧旅游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工具。但目前的旅游數據還存在收集渠道單一,缺乏統一標準的問題,準確度不足。旅游業要更好地應用大數據,需要政府數據更大程度的開放,也需要OTA平臺網絡提供市場類的數據,通過對比、分析,才能得到有時效性、有價值的信息內容。
從現狀來看,智慧旅游產業發展還停留在概念階段。國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業指出,對智慧最簡單的定義,就是一種“能力”。能力的提升使產業能夠應對社會變革、市場沖擊和未知困難。實現“智慧旅游”,要在這種能力支持下實現旅游產業和社會發展同步,滿足市場需求,滿足社會所賦予的所有指標。
信宏業強調,智慧旅游的發展一要務實,要找到大數據與旅游業的耦合點,解決用傳統方式解決不了的問題,做出實際落地的成果;二要融合,旅游產業的根本屬性是以創新為特點的服務業,目前國內旅游景區自身的創意能力幾乎消失,多靠門票收入,少有文化創意增值。未來必須借助社會各方力量,包括社會組織、互聯網企業、IT技術等各個領域通力合作,才能實現智慧旅游,推動產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