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品編碼中心 通用物品編碼制度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介紹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China National Information Center of Standardization for Products and Services, CNIC)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直屬單位,成立于1988年。作為中國通用物品編碼(China Universal Product Code, CUPC)的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是負責通用物品編碼制度的研究、管理、推廣和維護,是國家物品編碼制度的核心機構。
通用物品編碼制度
通用物品編碼制度是一種基于條形碼的商品標識體系,用于唯一識別和跟蹤商品的生命周期以及相關信息。該制度已成為世界各國商品交易的基礎,被廣泛應用于商業、物流、庫存管理、生產及消費領域,同時也為政府監管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物品編碼分類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已將所有商品劃分為20個大類,涵蓋了工業品、農產品、醫藥、化妝品、食品、服裝等各類商品。每個大類下又包含多個細分類別,比如食品類別下面又分為肉制品、蔬菜水果、糖果飲料等小類別。通過分類編碼,不同的商品可以被快速準確地識別和管理。
商品編碼結構
通用物品編碼由13位數字組成,其中前3位為國家代碼,接下來的2-3位為廠商代碼,再接下來的2-6位為產品代碼,最后一位為校驗碼。這種編碼結構的主要優點在于既可以唯一識別每個產品,同時由于商品編碼具有結構化特點,從而有助于信息生產和處理。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的工作
作為通用物品編碼制度的管理機構,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研究物品編碼制度:根據國家質量監管要求,對物品編碼制度進行研究和完善,使之滿足商品流通和經濟管理的需要。
管理物品編碼注冊和分配:負責管理商品編碼注冊和分配,并保持對編碼的管理。
維護物品編碼信息系統:維護商品編碼信息系統,保證各類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時效性。
推廣物品編碼制度:向社會宣傳推廣通用物品編碼制度及其應用,引導企業和個人適應該制度,提高商品流通管理的水平。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的意義
通用物品編碼制度的建立和應用對提高商品流通管理效率、減少流通成本、保障市場秩序、提高經濟效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負責管理商品編碼的體系,為中國商品流通管理提供了統一、規范、可靠的服務,大大提升了商品信息管理及數據分析的效率和實時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