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的功效與作用 麥冬的禁忌和副作用
秋冬季節,是我國的旱季,在受到干燥的北風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處于干燥的情況下。中醫認為,干燥,是傷害身體的邪氣之一,能夠傷肺陰、損胃陰,讓人皮膚干燥、口干舌燥、鼻子干燥,嗓子干燥、大便干燥。總之,會讓你整個人體就像被風干了一樣。而麥門冬,則是一味能夠養肺陰、清胃火、潤腸燥,對于滋陰潤燥效果特別好的中藥。
認識麥門冬
麥門冬,又叫做麥冬,因為它的葉子很像麥苗,冬天也能夠綠油油的,故而命名為麥冬。
麥冬,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膨大的根莖入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麥冬“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能。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通俗一點說,就是麥冬能夠養肺陰、清胃火養胃陰、滋心陰清心火、潤腸通便。
麥冬,目前中藥市場上有兩個地方的比較地道,那就是產自四川的川麥冬,為一年采收,價格較便宜;產自浙江慈溪等地的浙麥冬,三年采收,價格較貴。
傳統中醫認為,浙麥冬滋陰潤燥的效果,要比川麥冬為好,不過目前在市面上很難買到浙麥冬。
麥門冬,滋陰潤燥,調補肺、胃、心
1.潤肺生津,清肺止咳
燥邪傷肺以后,最容易導致的問題,就是鼻干、嗓子干,同時會引發干咳的問題。如果燥邪傷害較重,會導致劇烈干咳,甚至痰中帶血。
此時可用麥冬搭配北沙參、枇杷葉、霜桑葉等進行調理、治療。沙參、枇杷葉、桑葉,都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能夠增強麥冬滋陰潤燥、止咳的作用。
2.清胃熱、養胃陰
燥邪還會損傷脾胃,導致胃陰虧虛,表現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脫皮,胃中灼熱,餓的快,但是吃一點就飽。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用麥冬搭配玉竹、南沙參、石斛等,清胃熱、養胃陰,滋養脾胃。
3.潤腸燥而通大便
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肺陰虧虛,燥邪傷肺,也會導致大腸津虧。大腸津液不足,就會導致大便干燥,而且排出困難,從而形成津虧便秘。
這種情況尤其多見于中老年人群,本身體內津液就有所虧損,稍感燥熱之邪氣就會出現陰虛津傷之癥。
麥冬對于津液虧損、氣陰不足等導致的腸燥不暢之癥是較為有效的。常搭配玄參、生地黃等,配伍使用,達到生津潤腸通便的效果。
經典的養陰生津潤腸通便的組方“增液湯”,正是以麥冬、玄參、生地黃配伍入藥,常用于上述病癥的緩解。
需要注意的是,中醫認為甘入脾內有助生痰濕之嫌,寒入脾胃有‘傷脾胃’之弊,故而對于體內痰濕較重以及脾胃虛寒的人群,是不宜長期使用麥冬來養生的。
哆咖醫生超能團慢病防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