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上云” 單筆貸款成本不足一元
張婧熠 林倩
成立一周年的時間點上,螞蟻金服把“互聯網推進器”計劃再往前推進了一大步,推出“螞蟻金融云”。這意味著,螞蟻金服多年積累的云計算能力和技術組件將向金融機構全面開放。
對于缺乏財力和技術能力的中小金融機構而言,“螞蟻金融云”的推出意義重大:可以用較低的成本搭建起一套適應互聯網金融需要的系統,以應對爆發式增長的用戶群。而該項服務的適用面,甚至可以廣泛應用到銀行、證券、基金、保險、信托、企業金融等多個領域,向金融機構提供完整中間件、適用面監控、運維管理、大數據、移動和安全的全面解決方案。
而除了不可量化且技術化的生硬詞句外,諸多細節化改變亦可以顯示“螞蟻金融云”對于金融機構的意義。比如,在“上云”后,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將大大減少,單筆貸款的成本也不到1元錢;在接受金融云的技術組建后,金融機構可以快速搭建起自己的“支付寶”,而周期甚至可能短至2周。
解燃眉之急:降低傳統金融機構運營成本
隨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金融業務呈現小額頻發的特點,但是傳統IT架構成本高昂、并發能力弱、可擴展性差的特點難以應付這種轉變。“螞蟻金服正在各個方面落地‘推進器計劃’,而云計算給金融機構帶來的幫助和推動將非常直接。”螞蟻金服首席技術官程立透露,螞蟻金服平臺上有3000多個模型,借助于這個平臺,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分析用戶的個人特征,獲知用戶的需求。
在2015年螞蟻金服分享日活動上,“螞蟻金融云”正式發布。螞蟻金融CEO井賢棟就強調稱,開放“螞蟻金融云”是螞蟻金服“互聯網推進器”計劃的重要一步,是技術領域向金融機構開放的最重要平臺。
更重要的是,金融云將針對上述問題為金融機構,尤其是缺乏財力和技術能力的中小金融機構提供應對之計。
“金融云不是從零開始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基于阿里云研發的,同時讓阿里云具備了金融的屬性,能夠在金融行業使用。”螞蟻金服首席技術架構師胡喜表示,螞蟻金融云繼承了阿里云將5000臺機器連接成一個集群的能力,它提供的分布式計算服務,能讓金融機構擺脫傳統IT架構的束縛。同時,金融機構可以快速廉價地按需采購服務,無需自我搭建。
這一特性,將讓“上云”的金融機構大大降低運營成本。以轉賬等為例,單筆支付的系統成本從傳統IT架構的幾毛錢降低到了1分錢,單賬戶成本降低到傳統體系的幾十分之一,單筆貸款的成本也只需要不到1元,從而讓金融機構為用戶提供無手續費轉賬、免小額賬戶年費的服務。
授之以漁:提高金融機構自主研發能力
除提供底層的云計算分布式能力外,螞蟻金融云還把過去十年的技術積累萃取成眾多工具向金融機構開放。簡單而言,“上云”的金融機構無需像螞蟻金服一樣聘請眾多技術人員,利用這些工具便可擁有螞蟻金服相同的技術能力。
胡喜介紹稱,螞蟻金服的技術每年都要經歷“雙11”大考,具備了金融級安全、持續可靠服務的能力,同時也是代表著互聯網金融最前沿的技術能力,“通過螞蟻金融云,金融機構能夠用低廉的成本獲得,無需自己研發。”
胡喜還強調,螞蟻金融云將為入駐的金融機構提供豐富的技術組件,用戶可以輕松搭建出金融級的應用。他舉例稱,技術能力較弱的中小金融機構甚至可以據此快速搭建起一個自己的“支付寶”來;而根據測算,螞蟻金融云能讓金融機構研發金融級應用的周期從3個月縮短到2周。
就業內更為關注的風險控制和安全性問題,胡喜指出,螞蟻金融云是實時攻防、持續攻防、安全審計,具有應用防火墻、安全掃描、密鑰管理,應用安全更有保證,防火墻可以攔截住每天億級的機器惡意行為。
與此同時,金融云的數據安全將不僅通過數據的加密、內容監控來實現,還將啟用大數據實時分析審計。而內部將通過嚴格的權限控制和訪問審計,以期讓內部的風險降到最低,防止數據內部泄露。
順勢而為:銀行IT上云已成業內共識
“銀行IT上云已成為行業內共識,利用云服務平臺開展金融核心業務也會成為銀行業的大趨勢。尤其對中小銀行來說,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探討的問題。”央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長李曉楓表示,銀行外圍渠道類業務云化應用可以先做起來。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我國銀行IT體系水平已達到國外發達國家的水準,如商業銀行的轉賬業務、信用卡扣款業務等均已實現實時。但隨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我國銀行業IT系統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表現在銀行IT系統底層軟硬件自主可控不足、數據架構多為集中共享存儲機制、各銀行重復各自的IT設計與建設等。
而在云計算與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銀行技術體系過去的自籌自建模式必然迎來變革,借助專業化第三方服務求發展將會是新的信息化發展模式。銀行IT上云、引入分布式計算架構、融入互聯網開放環境,已經成為行業內共識。
政策支持也在同期加碼。2015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并指出,推進互聯網金融云服務平臺建設,支持銀行、證券、保險企業穩妥實施系統架構轉型,鼓勵探索利用云服務平臺開展金融核心業務,提供基于金融云服務平臺的信用、認證、接口等公共服務,鼓勵各金融機構利用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拓寬服務覆蓋面。
李曉楓對此表示,“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銀行未來的必行之路,上云和掌控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是贏得未來的關鍵。“企業級信息節點在互聯網時代沒有必要完全是自籌自建、低水平重復信息化的建設。螞蟻金服金融云以及第三方云服務模式,標志著互聯網時代IT基礎設施第三方公共服務化的發展方向,銀行IT系統未來必將與互聯網IT系統互通。”
而螞蟻金服首席架構師童玲則指出,傳統金融機構上云是一個漸進過程,把新業務放在云端,保留在傳統架構里的業務不斷弱化,“預計到2025年,所有業務將有望‘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