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遙遠的那顆星(最遙遠的銀河)
近日,《天文雜志》發表的一篇科學論文指出,科學家在銀河系中心的一個致密區域發現了一顆大小和軌道與地球相似的行星。坎特伯雷大學的科學家將其描述為“超級地球”,并將其命名為OGLE-2018-BLG-0677。
這顆“超級地球”距離太陽系24722.65光年,它所圍繞的恒星是一顆昏暗的紅矮星,質量是太陽的十分之一。
OGLE-2018-BLG-0677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遙遠的銀河系統超級地球。這顆行星的質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間,大約是地球的3.96倍,它將在金星和地球之間繞行。這意味著這顆新行星的“年”大約有617天。
此前發現的類地行星大多距離其恒星太近,顯然不適合未來的星際遷徙。
顯然,在類似地球的軌道上發現這顆巖石行星是有價值的。問題是紅矮星統治的太陽系不適合生命存在。
據了解,由于能量釋放有限,紅矮星的可居住區非常狹窄。那些離紅矮星太近的行星,只要有耀斑、閃光、星震等天文事件,就很容易受到牽連,除非這些行星有極強的磁場保護。
離恒星附近的可居住帶太近的行星很容易被潮汐鎖定,這會導致一半的行星處于極晝,另一半處于極夜。
比如月球被地球鎖住,只以一面面對地球;幾乎被太陽鎖定的水星,目前自轉三圈幾乎正好是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這意味著對于留在水星上的觀測者來說,一年只有1.5個水星日。
這些都讓天文學家認為紅矮星周圍的行星可能不適合孕育生命,也不適合星際遷徙,除非我們擁有行星改造的技術。
坎特伯雷大學(Canterbury University)的Herrera Martin博士說:“要了解這種探測的稀有程度,大約需要5天時間來觀察主星的放大倍數,而這顆行星被探測到的扭曲時間只有5個小時。”
為了找到這個“超級地球”,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叫做引力微透鏡的技術。
來自智利、澳大利亞和南非的三架望遠鏡一起觀測到了這一特殊的微透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