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寶簡介(福州三寶)
1、福州地區民間很早就流傳著制作脫胎漆器、紙傘、角梳等的傳統工藝技術,又稱特藝。
2、脫胎漆器福州漆器始于南宋。
3、據傳清乾隆年間,漆匠沈紹安在一座寺廟里發現大門的匾額雖然木頭已經朽爛,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卻完好無損。
4、細心的沈紹安從中得到啟發,回家后不斷琢磨試驗,繼承發揚了傳統漆藝,創造出了最早的脫胎漆器。
5、沈紹安因此成為福州脫胎漆器的鼻祖。
6、脫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為脫胎和木胎兩種。
7、脫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為產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綢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層裱褙上去,待陰干后,敲碎或脫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經過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種裝飾紋樣,便成了光亮絢麗的“脫胎漆器”工藝品了。
8、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櫸木等堅硬木材為坯,不經過脫胎,直接涂漆,工序與脫胎布坯相同。
9、一件工藝品的工序多達四五十道,有的甚至達到一百多道。
10、紙傘南方多雨,傘因此成了福州人居家必備的工具之一。
11、福州有一俗話叫“包袱傘”,意指福州 人出門的包袱中必有傘,可見傘與福州人生活的關切程度。
12、福州的紙傘業繁盛于清代,到了清末 民初,全城紙傘店最多時達三百余家,其中以位于中亭街的“楊常利”傘店最為著名,楊常利的 傘既能遮擋炎炎烈日而不發泡、不爆裂,還能抵擋傾盆大雨沖淋而不脫骨、不漏水,甚至傘面繪 制的圖案色澤也不會變.福州紙傘品種繁多,主要有花傘、明油傘、絲棉紙傘、藍綠硼傘、雙層花傘、絹印采畫花和絹印套色童傘等。
13、和其它工藝品一樣,即便是小小一把紙傘,制作的工藝也是絲毫馬虎不得的。
14、傘骨必須是閩北5年以上的青山老竹,韌性大,彈力強,經過特殊處理,能防霉、防爛、防蛀。
15、傘面用的是本省特有的精制棉紙,拉力強,刷上純潔無污的柿油,再刷上粘性大的桐油,繪上花鳥、人物、山水等圖案,俗稱“花傘”。
16、一把傘必須經80多道工序才算完成。
17、不論日曬、雨淋、風吹,都不破裂、不褪色、不變形,還可防雷電。
18、 福州的傳統制傘,分為相互獨立的制傘骨、制傘、傘頭、傘柄、繪花五大部分,能完成其中之一便可稱為“全藝”,可見技術專業到何種程度。
19、福州紙傘業中制傘骨質量最好的當數“后洲幫”,制傘柄最有名的則是洋中亭王依犬家;傘畫藝人以程家寶、林永欽、劉夢秋最著名。
20、 如今,福州紙傘由于工藝復雜已悄悄離開繁忙現實的都市生活,但它卻作為一種精美的工藝品仍深受人們喜愛而被欣賞和收藏。
21、 福州角梳在福州的手工藝品中,如今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依然保持平民本色”的惟有角梳了。
22、走進尋常一家工藝品店,大都有角梳賣,價格也不貴,20元上下,讓福州百姓的日常生活又多了一種享受。
23、不知是生活好了要求便高了,還是商家的促銷策略,人們說,用角梳梳頭,可以去垢而不沾,解癢而不痛,溫潤而不掛發,還有加速頭皮血液循環,能增強免疫力,清炎涼血,鎮痛止癢,防止靜電,不脫發,祛屑護發,舒筋活血,安神健腦,促進頭發生長等獨特的保健作用。
24、 一把尋常的梳子,福州人把它精雕細琢,竟創出達數十個品種,有半月形的京梳,有一端齒間寬、一端齒間窄的鴛鴦梳,帶柄的燙發梳,還有廣式的、西式的、英雄少年式的等等,名目繁多。
25、更有一種成套的梳子,它以穿山甲、狗、貓、虎等動物形狀配套,或以古琴、琵琶等樂器形式配套,渾然一體,畫工精巧,形象逼真,有些人甚至將它作為室內的陳設品,以供觀賞,外省外鄉人更是慕名前來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