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胤禮宮鎖珠簾(愛新覺羅 胤禮)
愛新覺羅胤禮宮鎖珠簾,愛新覺羅 胤禮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小飛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十七爺允禮,生于康熙三十六年, 比熹妃要小五歲,想和熹妃產生感情的可能性不大。
2、允禮即愛新覺羅·胤禮(1697-1738) 封果毅親王,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異母弟,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時生,庶妃陳氏即純裕勤妃出。
3、其初行次為第二十七。
4、旗籍正紅旗。
5、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后,為避名諱,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
6、因此又作“允禮”。
7、雍正元年四月初三日雍正帝給禮部諭:“景陵辦理修飾甚好,十七阿哥、孫渣齊、薩爾那甚屬盡心,敬謹效力。
8、十七阿哥封郡王……”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禮為多羅果郡王……”管理藩院事。
9、 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日,胤禮去世。
10、年四十二歲。
11、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
12、滿洲鑲黃旗,四品典儀凌柱之女。
13、嗣帝乾隆帝生母。
14、康熙時為藩邸格格。
15、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弘歷。
16、雍正元年封熹妃;八年晉熹貴妃;九年,孝敬皇后崩后,攝六宮事。
17、雍正十三年九月,弘歷即位,尊為(圣母)皇太后,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后。
18、國有慶,屢加上,曰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皇太后。
19、四十二年丁酉正月二十三日,崩于圓明園之長春仙館,年八十六。
20、葬泰陵東北,曰泰東陵。
21、既葬,上謚;嘉慶中,再加謚,曰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圣憲皇后。
22、子一,皇四子弘歷,即乾隆帝。
23、PS:歷史上雍正并不喜歡她,但是她的兒子深得康熙和雍正歡心,所以才會被封為熹貴妃。
24、 熹妃鈕祜祿氏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十三歲進入雍府為“格格”(小妾的一種稱謂),直到康熙四十九年雍親王患時疾日夜照料才有機會被胤禛寵幸,次年八月生弘歷。
25、按道理熹妃是雍正后宮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妃子之一,但她終身只生下弘歷一個兒子,而且是進府七八年才生兒子,可見她并不受寵,而且娘家地位后來被乾隆粉飾太多,康熙朝時本身不太高,地位比較低下,跟小說電視劇里面描述的形象有一定差別。
26、至于十七爺允禮,生于康熙三十六年, 比熹妃要小五歲,想和熹妃產生感情的可能性不大。
27、此外他的嫡妻也為鈕祜祿氏,卻是果毅公阿靈阿的女兒,比熹妃鈕祜祿氏的家世高貴許多,他終身有一子一女,皆早殤,雍正后來將自己的幼子十阿哥弘瞻過繼給允禮,如果允禮真膽敢和雍正的女人發生感情或者什么,相信雍正,他會讓允禮全家都死得很難看的。
28、所以,允禮絕對不可能和熹妃有感情,叔嫂親情都不見得有太多。
29、 一次,雍王患時疫,病情嚴重,幾乎喪命,鈕鈷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藥,無不周到。
30、雍王康復后,對其尤有鐘愛。
31、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歷于雍和宮邸。
32、弘歷十二歲時隨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臺,康熙帝見皇孫弘歷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并稱弘歷“是福過于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
33、為此,鈕枯祿氏更得雍王的恩寵。
34、 雍王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鈷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
35、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歷名字書寫好,放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后,弘歷二十五歲即帝位,根據雍正帝遺命,母以子為貴,乾隆帝尊熹貴妃為皇太后。
36、 乾隆帝視其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后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并告誡宮監,今后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后勞神指派。
37、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臺,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豬木蘭,皆奉陪太后同行。
38、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
39、特別是太后八十萬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彩衣蹈舞,承歡膝下。
40、使太后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
41、《裕陵神功圣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圣憲皇后四十二年,晨昏問侍,扶掖安輦,極尊養之,隆祝厘讓,善至于終身。
42、”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歲的太后駕薨,舉國致哀,尊徽謚號定為“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孝圣憲皇后”,葬于泰東陵。
43、生平:康熙四十五年,指婚給皇四子胤禛,為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皇四子愛新覺羅·弘歷;雍正元年二月,冊為熹妃;雍正八年,晉熹貴妃;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乾隆帝尊為崇慶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薨;終年:八十六;入葬:泰東陵;謚號: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圣憲皇后。
44、沒有,電視劇《甄嬛傳》中熹妃與允禮分別是小說版《甄嬛傳》中的甄嬛與玄清,小說版中歷史是架空的,電視劇把朝代設置在清朝,為了符合劇情,把玄清設置為允禮。
今天的內容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