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漁業RFID應用遍地開發
當前,我國漁業水域環境惡化和資源衰退趨勢沒有得到根本遏制,水產品市場需求與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無 套牌 漁船受利益驅動,利用異地靠港,采取套牌、假牌、冒牌的船名船號逃避監管。在休漁期、涉外海域特別是敏感水域違法作業,不僅嚴重破壞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同時還對我國周邊局勢產生不利影響。此外,漁政船在海上執法登臨檢查過程中,常常遇到惡劣天氣、違法漁船抵制檢查、暴力抗法等情況,執法難度很大。因此,利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對安裝在漁船上的電子標簽信息進行讀取,準確識別漁船身份,實現對漁船的非接觸查驗,同時在條件具備的港口安裝讀頭,對漁船進行進出港統計,實時報告漁船進港或出港狀態,統計港區的漁船數,能夠有效遏制漁船違法現象,提高漁政執法效率。
RFID技術在我國沿海地區的創新應用,基本實現了漁船套牌、電子簽證管理、自動統計漁船進出港、電子執法和電子業務等管理需求,為漁船管理帶來了顯著的工作成效,進一步提升了漁船安全監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也為將來制定相關漁業標準提供了科學依據和重要參考。
我國沿海城市漁船比較多,以家庭作坊式為主,獨立成一體,缺乏相對有效的統一監管措施,對于漁船出行以及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不利。在射頻識別技術的支持下,我國開始加強對漁船的管理,多地根據自身漁船的情況開始安裝RFID識別標簽。
射頻識別技術在我國多地漁船應用
山東省
今年6月份開始,山東省27769艘內陸漁船全部安裝了電子身份標識,通過手持信息終端可直接識別漁船的主機型號、船體特征、船舶所有人等基本信息,這標志著山東省 數字船檢 建設取得階段性的成果。與此同時,全省海洋漁船電子身份標識安裝已完成17038艘,占應安裝總數的39%。
近年來,山東省積極推進漁船管理的信息化工作,計劃建立由漁船電子身份識別系統、漁船定位信息采集系統、海洋與漁業執法指揮系統組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漁船管理的可識別、可監控、可共享。其中漁船的 電子身份標識 是漁船電子身份識別系統的基礎,包含漁船電子身份標簽、主機標簽和漁船電子身份卡。通過具有通過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手持終端平臺可現場讀榷漁業船舶身份標簽》、《漁業船舶卡》和《柴油機身份標簽》中的信息,快速、準確確認漁船和主機的身份,查閱漁船歷史資料,查驗船舶檢驗證書、產品檢驗證書等真偽查驗與記錄等功能。除了可以電子識別漁船基礎信息外,通過可上網的信息終端可以與全國漁船沒管理系統相聯系,可以讀出漁船的所有信息。整個安裝工作預計6月底完成,完成后將實現漁船檢驗數字化、電子化、網絡化、規范化高效管理,進一步提高漁船檢驗、海上執法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浙江省
紹興市柯橋區漁政站于3月17日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安裝 漁業船舶身份識別標簽 ,當天該站執法監督科和船檢科的同志對福全鎮養殖機動漁船免費安裝漁船 電子身份證 。今后可通過掃描標簽上的條形碼即可獲取船名號、船舶材質、主機功率、作業方式等實船信息,甄別漁船身份。通過安裝漁船 電子身份證 ,將有效解決漁船船證不符、套牌生產等管理難題,更好提高漁業執法效率。
目前,柯橋區漁政站已完成18艘養殖機動漁船的漁業船舶身份識別標簽安裝,接下來將對轄區內其他養殖機動漁船一一進行安裝。
象山縣啟動了張貼 漁業船舶身份識別標簽 工作,為全縣2100艘60馬力以上的漁船配備 電子身份證 ,目前已安裝427艘。
長興縣局今年計劃為全縣100多艘登記注冊的漁業船舶安裝電子身份標簽。截至6月23日,已有65艘年度檢驗合格的漁船完成安裝工作。市近期正式啟動漁船信息化管理二代電子 漁業船舶身份標簽 安裝工作。
結語
利用RFID技術,實現漁船非接觸式檢查,可大幅提高執法人員的工作效率,降低執法成本,同時能夠持續加大對 三無 、 套牌 漁船的查處力度,提高政策執行力。此外,RFID技術涉及信息、制造、材料等諸多高科技領域,涵蓋無線通信、芯片與天線的設計與制造、標簽封裝、系統集成、信息安全等技術。通過項目的實施,將直接推動RFID技術在相關領域的聯動開展,促進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形成,有效推動RFID技術在海洋漁業應用領域全方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