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天才
你身邊是否存在這樣的人,上一秒還在對你噓寒問暖,下一秒突然變得高不可攀;上一秒還溫柔體貼,下一秒突然暴躁狂怒,仿佛根本不是同一個人,讓你不禁懷疑他是不是有兩種人格。
生物的保護色
在大自然中生物為了保護自己,會產生一種“保護色”讓自己融入周邊的環境之中,不讓捕獵者發現自己,不過也有的動物會通過改變自身顏色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例如“變色龍”他們的體色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他們靠著調節皮膚上的納米晶體,隨著周圍光的折射讓皮膚發生改變,這可以讓他們很好的偽裝自己。
同時變色龍改變自身顏色,也在反應著他們的心情狀態,當他們的心情比較平靜的時候,他們會調節納米晶體發射出反射短波長光線,折射出藍色光,當他們心情興奮的時候,則會反射長波長光線,折射出黃色光。
人也是一樣,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情緒去掩蓋自己的內心,或者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開心的時候是笑臉,難過的時候哭喪著臉。但是這種情緒的波動通常都會有一定的緩沖期,比如:上一秒你還在開心,不可能下一秒就開始難過,都需要一定的過渡期。
曾經有人專門對變色龍的變色提出了疑問“變色龍變色的過程是瞬間嗎?”
他做了以下的相關實驗:他模擬了變色龍的生態環境,然后通過LED燈,改變周圍的顏色,發現變色龍變色的過程是“漸變”并且如果一直改變顏色讓變色龍去適應,變色龍不斷地調節皮膚上的納米晶體,最后心力交瘁死掉了。
邊緣性人格
同樣,人情緒的改變也不會是突然的改變,通常都會是因為經歷了什么事情,內心產生了什么樣的波動,才會開始轉變,如果人的情緒突然變得喜怒無常,波動較大,就像是龍卷風改變過快,那么也會像變色龍一樣,出現問題。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種人格:邊緣性人格障礙簡稱為BPD,基本特征是一種人際關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穩定以及顯著沖動的普遍模式。
擁有這種人格的人,他們就像是在坐過山車,情緒跌宕起伏,當他們處于情緒波動的時候,會很難冷靜下來,有時甚至會出現不恰當的憤怒和行為。
由于這種人格充滿著不穩定,心理學家Theodore Millon將邊緣性人格障礙分為四個類型:沮喪型、沖動型、任性型、自毀型。
沮喪型的邊緣性人格:這種類型很容易和依賴型人格障礙混淆,因為這種人格他們通常會表現出與之類似的特征,例如:喜歡依賴他人,十分粘人,沒有主見,喜歡隨大流。
但是他們的本質區別是,沮喪型的邊緣性人格他們內心充滿著負能量,會自卑、沮喪、難過,并且當這些負能量積攢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會導致他們的情緒突然爆發,無法控制。他們很容易哭泣流淚,很容易去誤解他人,他們的自我價值感極低,很容易發生“自我剝奪(Self-deprivation)”的現象,自我虐待,對自己過分的嚴格。
沖動型的邊緣性人格:這種類型,他們喜歡追求新的東西,喜歡追求刺激,他們做事往往不在乎后果對待任何事情也是隨自己的情緒來。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力,會夸大自己的付出,夸大自己受到的傷害。
任性型的邊緣性人格:這種類型,他們的情緒是變化最大的,他們也可以稱為“矛盾體”因為他們也和沮喪型的邊緣性人格一樣,想要依賴別人,但是當對方和自己靠得太近的時候,他們又會感到厭煩,于是開始發脾氣。他們在關系之中會存在著各種的不滿意,他們的內心多疑,總覺得沒有人愛自己,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價值。他們在感情之中會想要控制對方,為了可以操控對方,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逼迫對方的行為。
自毀型的邊緣性人格: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一定的時期去否定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但渡過這個時期之后,又會重新地承認自己的價值。但是自毀型的邊緣性人格的人,他們會不斷地去懷疑自己的價值,懷疑自己的存在,他們通常會“自我厭惡”做出很多傷害自己的事情。
形成這種人格的原因
不難發現這四種類型無論是哪一種,都體現了一點:他們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太過于沖動,或者是變化較大。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
大部分的心理問題都源于他們的原生家庭,邊緣性人格障礙也不例外,精神分析家梅萊妮·克萊茵曾將人的心理狀態分為兩種:分裂心位、抑郁心位。
這種人格的起源就來自于“傷害”,年幼時家里長期的精神虐待、自己的需求被無視等等,這些傷害會讓你進行“分裂”讓你的內心一分為二,一面是消極,一面是積極。消極的你,去抵抗那些傷害,積極的你,去應對其他正能量的事情。
但隨著你的成長,就會開始轉變為“抑郁心位”,你堅信人們更喜歡那個積極的你,而不是那個消極的你,于是你開始壓抑自己的內心,讓消極的你不復存在,可是隱藏不代表著治愈,總有一天那個消極的你,會出現,壓抑的情緒會像火山一樣無法控制地噴涌出來,逐漸變成邊緣性人格障礙。
如何去治愈這種人格
要想治愈自己,首先你需要真正地接納自己,大方地承認自己不好的地方,勇敢地面對以前遭遇過的創傷,去安撫隱藏在黑暗下那個消極的你。
當你學會愛自己之后,你會發現自己突如其來的沮喪會開始變少,此時你可以開始去嘗試站在外部去觀察自己的情緒,感受情緒來臨時你身體的真實感受,然后努力地去平復他們,理智地去應對生活中的不確定。
當你學會如何愛自己,才可以真正地去感受到愛,感受到情緒,感受到身體給你的反饋,這樣你才能和別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不要否定自己的存在,任何人都值得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