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機器人產業協會成立 讓“機器人-青島造”成為青島新名片
半島全媒體記者 婁花
機器人產業是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領域,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已成為我國創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引領驅動企業轉型升級,帶領社會創造智能化、美好便捷生活的先鋒產業。9月28日,青島市機器人產業協會在青島市府新大廈正式成立,該協會是在青島市工信局指導下,由青島寶佳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青島海爾機器人有限公司、青島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青島星華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青島科捷機器人有限公司、青島豐光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機器人相關企業共同發起成立,集聚了青島市82家機器人上下游企業。
青島市機器人產業駛入“快車道”
青島市委、市政府歷來重視商協會的發展,今年出臺了《關于更好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在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作用的意見》,著力推進行業協會商會市場化、社會化、職業化改革,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做事,讓市場更加活躍起來。
疫情給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市場格局帶來了新的變化,機器人產業迎來了加速發展的重大“窗口”機遇。青島在著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加快推進新基建、現代服務與高端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全球工業互聯網各領域協同創新、融合發展,這為機器人產業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青島一直重視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青島市政府也明確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的“十 大新興產業”之一,來著力打造青島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目前,青島市機器人產業初具規模,已駛入“快車道”,產業特色初步彰顯,在市場規模擴大的同時,核心技術以及關鍵零部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并在全國同行業中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涌現出了一批優秀機器人上下游企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產業鏈較為完整,產品涉及機器人本體、軟件開發、系統集成、解決方案、關鍵部件等產業鏈各個環節,鏈上企業階梯式分布,呈現有利競爭和引領格局。科技創新能力較強,擁有以寶佳為依托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搬運機器人工程實驗室”,科捷機器人牽頭組建的山東省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正加速推進,加快攻克一批共性關鍵技術。“雙招雙引”不斷突破,國際上機器人“四大家族”ABB、FANUC(發那科)、安川、庫卡均在青島設立公司,博世、埃地沃茲、畢勤、海克斯康等一批外資優質項目落戶發展; 2019年,越疆科技、北京先行者、達閥科技等一批機器人新稅企業成功落戶。產業不斷集聚發展,在高新區設立的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構建了“種子幼苗大樹”的全生命周期孵化體系。
尤其是“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的發起,“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推進,以及機器人產業“新十條”創新政策的出臺,為行業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
此時成立全市機器人產業協會,可以說是順勢而為、乘勢而起、恰逢其時。
青島市耿濤副市長與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宋曉剛會長共同為青島市機器人產業協會揭牌,并共同鑒證了協會分別與全國機器人與機器人裝備技術委員會、青島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及青島市工程咨詢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讓“機器人-青島造” 成為青島的一張新名片
協會應如何助力產業的發展? 協會以合作發展為宗旨,以培育挖掘市場需求為紐帶,以優勢互補、資源整合為手段,積極有效整合產、學、研、用、政、金各方力量,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技術支撐、企業主體、金融杠桿的多方疊加效應,努力推進青島市機器人產業的集聚和深化發展,使青島市成為全國機器人產業與技術的重要基地,并立足青島、面向山東、走向全國。
首任會長、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院長李慶黨表示,協會將緊緊圍繞青島市“十五個攻勢”,結合青島市機器人產業現狀,做好頂層設計,上下同心,打通青島機器人產業鏈各個環節,把青島機器人產業做強、做實、做大,形成青島機器人行業完整的產業鏈條,逐步在青島形成機器人“產業生態圈”,讓“機器人-青島造”成為青島的一張新名片。
頂格布局,對接德國工業 4.0 體系,充分理解和借 鑒德國機器人、高端機床等裝備制造業的優勢,結合青島的地方特色,最大限度地實現“借道超車”、“換道超車”,形成機器人產業的區域集群,全方位掌握核心技術,提升產業集群強大的核心競爭力,為集群單位帶來豐厚的利潤。 避免同業競爭,做好機器人產業細分,協會成員都應有所側重,而不是面面俱到,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決杜絕行業內價格戰。
專業認證,整理、借鑒國內外行業標準,制定高質量發展的青島機器人產業標準,大力推廣專業認證。 用足政策,充分研讀國家及地方機器人產業相關各項政策,定期整理、行業內發布,助力青島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搶抓機遇,借助工業互聯網的平臺思維和網絡化思維,把機器人產業有機地融合到工業互聯體系中,使之成為青島建設“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不可缺失的核心環節。跨界融合,充分結合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工科、新基建,提升機器人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程度,提高機器人的性價比和工作效率,擴大機器人的應用場景等。
從全國來看,目前機器人產業已經在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以重慶為代表的西南地區形成一定產業集聚。用好自身優勢,形成自己的產業特色是青島機器人產業更上一層樓的關鍵。被聘任為顧問的宋曉剛表示,青島企業應該首先瞄準本市以及山東省內的制造業細分行業,提供優質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借此,找到企業和行業的創新點,推動新產品研發和技術迭代。以青島制造轉型升級為主戰場,逐步擴大至山東,再擴大到全國,拉動產業壯大。
企業也必須更加主動擁抱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機器人與新技術融合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拓展適用場景和適用行業,從而提升競爭力。
應對新挑戰, 擁抱新技術, 抓住新機遇,攜手作戰的“弄潮兒”一定會把青島這張靚麗名片打造的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