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經開區簽約一批人工智能產業鏈項目 加快推進AI產業高質量發展

10月15日,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紅楓科技園召開軟件和人工智能產業鏈工作調度會。會議不僅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行調度部署,還簽約了一批產業鏈合作項目,發布了智谷產業生態圖譜和“智果果”平臺,揭牌成立了經開區“軟件和人工智能產業聯盟”,展示了園區加快推進AI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初步形成完整產業鏈
南京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沈吉鴻說,軟件和人工智能產業鏈,南京經開區有人才資源、有產業基礎、有平臺載體、有特色園區。中國(南京)智谷在市對區的重點支持下,已成為我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核心區。近兩年來,南京經開區已集聚人工智能企業200余家,呈現出加速集聚的態勢。今年,市政府批準將312國道更名為“智谷大道”,加快推進紫東地區數字之城建設,特別是由市委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推進人工智能產業鏈,為智谷建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前三季度,我們新引進人工智能重點項目28個,新孵化人工智能項目72個。這批項目主要呈現兩個特點:一是龍頭項目加速集聚。繼微軟人工智能加速器之后,相繼落戶微軟分公司、微軟技術實踐中心等‘微軟系’項目;此外還有上市公司CEC桑達電子智慧安防項目、的盧汽車無人駕駛總部項目相繼落戶。二是本土孵化的總部項目加速集聚。由創新工場、豐元資本等領投的倍漾科技、睿翼科技、云蝠智能等優質項目將其融資主體和總部落戶園區,項目引進質量不斷提升。”南京新港高新園黨總支書記盧詠歌說。
據悉,今年前三季度,南京經開區人工智能產業收入超6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600億元,已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軟件和人工智能產業鏈及產業集群。此次調度會的召開,正是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仍存短板和薄弱環節
不過,仍然要清醒地看到,雖然南京經開區人工智能企業取得了很好的發展,但企業的體量總體偏小,效益貢獻不高,產業鏈仍存在薄弱環節,仍需要大力補鏈、強鏈,才能在激烈競爭中保持領先。“雖然經開區在AI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都集聚了一批企業,但基礎層明顯偏弱,尤其是缺乏專注于算法研發和應用的企業。”南郵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曉飛說。
“在產業鏈方面,我們的基礎軟件、專用芯片、開源社區、操作系統等項目還很匱乏,產業鏈不完整;在企業培育方面,缺少像阿里、騰訊、百度這樣的重量級企業,本土孵化的優秀企業規模也不大;在場景拓展方面,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對于這些短板和不足,我們要正視問題,及時應對和解決。”沈吉鴻說。
此外,園區面臨的競爭十分激烈。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全市人工智能產業產值要達100億元,2023年要達260億元,研發能力要進入全國前五。這個目標需要不斷努力才能實現。當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分迅速,省內的蘇州等地產業集聚也很快。必須不懈努力、加速前進,才能達到預期目標,實現爭先進位。
拓鏈、補鏈、強鏈
會議還有12個項目現場簽約,包括場景共建項目、產業賦能項目、園區與基金合作項目三大類。浦和數據和中國移動共建車路協同應用示范路項目就是其中之一。“車路協同涉及道路資源的開放、5G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應用場景開發等,需要協調車、路、網等各方面資源,這是我們一個初創企業很難辦到的。”浦和數據總經理張磊說,經開區以“鏈長制”推動產業發展,成立“軟件和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給企業的探索帶來非常大的便利。“希望通過2-3年的探索,形成中國的車路協同技術標準。”
“人工智能處于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大部分企業還處于培育和孵化期,力量非常弱小,缺乏產業鏈整合能力,難以協調資源助力自身發展。以主要領導為鏈長的‘鏈長制’可以調度各方力量幫助企業,對產業壯大非常重要。”新港高新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吳權說。
資本助力就是“鏈長制”發揮作用的一個極佳案例。據悉,圍繞軟件和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南京經開區組建了總盤子超20億元的產業基金,以基金方式投資存量、招引增量,吸引了由創新工場、豐元資本、圖靈基金等領投的倍漾科技等優質項目,促進龍頭項目發展壯大。今年以來,南棲仙策、的盧汽車、攝星智能等近20家園區軟件和人工智能企業完成了總規模約6億元的外部融資。當天調度會上,新港高新園與7支基金簽訂了合作協議,在項目孵化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沈吉鴻表示,南京經開區將進一步圍繞產業鏈、整合投資鏈、延展合作鏈、提升服務鏈,特別是圍繞產業鏈中存在的短板,積極拓鏈、補鏈、強鏈,實施精準招商,強化與資本合作,組織區內龍頭企業與科技型企業對接,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