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點亮”智慧生活——2020中部(長沙)人工智能產業博覽會現場特寫

家具“知冷暖”、電器“會聽話”、足不出戶駕駛汽車、手機上實時看工況……11月13日,2020中部(長沙)人工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各色各樣的人工智能設備和應用場景精彩亮相。穿行在各個企業展位,發現新潮酷炫的人工智能“黑科技”,早已與人們的生活工作密切相關。
“眼睛瞪得像銅鈴,射出閃電般的精明;耳朵豎得像天線,聽到一切可疑的聲音……”當記者在展館“遇見”一個約1米高、0.4米寬,頭上裝了兩個攝像頭的機器人時,腦海中竟冒出了這首“黑貓警長”的童謠,這還真是一個如“警長”般四處巡邏的巡檢機器人。
“別看它‘體格’不大,‘本領’可不小,通過加裝在機器人身上的激光雷達、機器視覺、避障遙感等‘黑科技’,可以實現24小時實時監測環境,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就會自動報警,還具備遠程喊話、聲波驅逐功能。”該機器生產廠家湖南九翊云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李春明介紹,今年疫情期間,公司生產的巡檢機器人、消殺機器人,應用到廣州、深圳、成都等地,助力人流密集地區檢測體溫、佩戴口罩的情況。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給人們帶來的便利,遠不止于此。
一般來說,消防用水需要達到一定的壓力值才能保證安全可用,傳統的做法是用機械壓力表監測壓力數值,需要人工“隔三差五”去查表。現在矩升暢安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搭建物聯網平臺,將物聯網卡加裝在無線壓力表上,消防大數據便一切盡在“掌”中。
以前人們只能通過肉眼觀測是否可能發生地質災害,中大集團通過在邊坡等地質災害隱患區域安裝地下水位監測、深部位移監測、落石感知等監測設備等,實時、精準預測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極大地支持了防災救災。
有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大型建筑物24小時的“貼身醫生和保鏢”也應運而生。
專業從事橋隧(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安全管理的中能智建智能科技股份公司,通過為橋梁提供全系統智能解決方案,解決了橋梁監測中數據離散不連續,偏遠地區檢測不方便,人員安全不能充分保障等問題。
中能智建執行總裁謝擁華告訴記者,公司研發的“智慧工地綜合管理平臺”,用戶只要通過一個窗口,即可監管所有在建施工項目,包含關鍵崗位人員考勤、建筑工人勞務實名、視頻監控、環境監測、出入口車輛管控等。通過手機端app或電腦,可將工地現場檢查到的問題和照片實時上傳,生成質量安全檢查整改意見,及時反饋給各方主體,助力實現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移動辦公、移動監督、實時通信,做到管理有標準、執法有依據、處罰有證據。
人工智能與人們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相關知識教育和技能培養當然要從娃娃抓起。
作為最大的國產機器人教具生產廠家,開智科教在此次博覽會上鉚足了勁,既展出了系列產品、還鋪上了“足球賽場”“小小旅行家”等演示場景,更把省級青少年機器人大賽搬到了現場。
在其展位上,“圍觀”人員一茬接一茬,只見一個少年將上百塊積木拼搭成“微型”掃地機器人、足球機器人等,植入程序發出指令,機器人就精準地完成了相應任務,觀眾喝彩不斷。
開智科教培訓部負責人于兆軒告訴記者,公司2018年入湘,如今在湖南機器人教育市場已擁有40%的市場占有率。他說:“湖南人重視教育,對機器人、編程等面向未來的課程熱情很高,市場有很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