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新媒體……2021年北京高校將增加這些新專業!

近日,2020年度市屬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公布。其中,新增備案本科專業29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2個。各高校將充分利用現有辦學條件,加強新增本科專業建設。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備案本科專業,什么是審批本科專業?
專業備案是設置專業,專業審批是要通過該專業,這是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專業備案是高校根據《專業目錄》設置學校相關的專業,這時必須要向教育部備案,讓教育部清楚的知道專業名稱。專業審批是高校設置尚未列入《專業目錄》的新專業,也要經過教育部審批,審批通過后才可以公布出來進行招生,審批不通過是不允許招生的,說明沒有達到開設新專業的資格。
審批一般是行政許可,沒通過審批,則不具備法律效力。備案則是具備法律效力后的一種普通的行政管理服務。租賃合同要備案,不備案也生效,備案只是政府的需要加強管理。
新增備案本科專業名單
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
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名單
撤銷本科專業名單
新增備案本科專業名單中,有四所高校開設了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隨著近些年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應運而生,很多人以為該專業是研究微信公眾號的,其實不然,新媒體行業要遠比微信公眾號廣泛,該專業旨在培養適應傳統媒體機構、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公司等團體組織急需的寬口徑、復合型信息傳播人才。
目前新媒體屬于新興行業,早在前期從事該行業的“前驅者”并不是專業型人才,而在新媒體行業的紅利期退潮后,非專業型人才的弊端將會慢慢顯現。在工具越來越多樣化,產品逐漸趨同,新媒體行業革新化以后,受過專業培訓的人才會更受青睞。
關于工作前景,從IDG權威發布中國準獨角獸公司薪酬調研報告給出的數據來看,就算是初級新媒體營銷人員,一年的平均工資也在8萬多左右。
小新還注意到,新增備案本科專業名單中有三所高校開設了人工智能專業,人工智能專業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小新認為,人工智能專業屬于一門高精尖學科,涉及了數學、心理學、神經生理學、信息論、計算機科學、哲學和認知科學、不定性論以及控制論。
那么人工智能的前景如何呢?其實要從兩方面看,一方面是市場需求,關于人工智能的討論從未停息,市場關于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國內中高端人才職業發展平臺獵聘聯合GMIC北京2018大會發布的《AI人才競爭力報告》顯示,AI平均年薪約33萬,穩超互聯網人才平均年薪。從2016年三季度到2017年四季度這六個季度中,AI領域從業人員的平均年薪整體上都明顯高于互聯網行業的平均年薪,且AI平均年薪峰值比互聯網平均年薪峰值高4.79萬元。
從另一方面來說,要看學生的知識儲備。大學本科的課程偏向于理論,不如繼續深入學習,根據《AI人才競爭力報告》顯示,AI核心職能越來越青睞高學歷,博士人才需求同比增長最高,從2016年三季度到2017年四季度的六個季度中,AI對核心職能的需求在不同的學歷中表現為:對本科學歷的需求整體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AI領域的職位對博士和碩士的需求總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如果想未來從事人工智能的同學們,不妨考慮下本碩博連讀。
無論專業前景如何,適合才是最重要的。熱門專業終有一天變得不再熱門,潮水退去留下的是你專業的知識和經驗,選擇哪個專業都好,主要是學生可以潛下心來學習,豐富自身技能,加以興趣加成,定會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