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十周年頒獎盛典在京舉辦

2021年4月10日,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十周年頒獎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辦。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計算機工程、自動控制、認知科學和無人駕駛等人工智能領域取得多項國際公認的領先成果,榮獲“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并頒發榮譽獎牌和100萬人民幣獎金。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周伯文,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蔣田仔,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焦李成斬獲“吳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貢獻獎”。我國首次設立的“吳文俊人工智能專項獎芯片項目”,共有8個項目上榜,標志著集成電路、微電子、半導體和芯片領域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王振攝)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先生,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趙冰先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樹深,國務院參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李德毅,中科院信息學部常委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壽桓,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恩東,中國科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國際核能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張勤,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先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副主任張兆田先生,工信部中國信通院總工程師王愛華女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蔣田仔等國家部委、高校院所和行業企業的主要領導、權威學者、科技大咖、頂尖專家、企業領軍人和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共同參加頒獎盛典,見證我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至上榮耀。來自全國16個省市人工智能學會、協會和聯盟給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來賀信,恭賀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設立十周年,分享我國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取得的豐碩成果。頒獎大會由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主持人于勝春主持。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黃慶明等完成的“圖像視頻的多尺度表征與語義映射”,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趙興明等完成的“面向生物網絡的大圖模式分析與挖掘理論方法”,上海交通大學的呂寶糧等完成的“情感腦機接口的基本特性、基礎算法和公開數據集”,北京師范大學的鄔霞等完成的“基于智能計算的腦機制研究”,上海交通大學的錢彥旻等完成的“魯棒語音信號模式分析與識別的深度結構化建模理論與方法”分別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單位和個人有:浙江大學、上海無線電設備研究所、浙江歐軟低空防務技術有限公司的史治國等完成的“低空飛行器智能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北京明略軟件系統有限公司的吳信東等完成的“知識圖譜自動構建及行業應用”;蘇州大學、汕頭大學、蘇州比格威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陳新建等完成的“智能醫學影像分析及其臨床診斷應用”。
根據《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勵實施細則》相關規定,2020年度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經全國各地方人工智能學會、協會及聯盟,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學會各專業委員會及工作委會,各團體會員(企業)單位和兩院院士、學會會士等專家學者的提名推薦,獎勵辦共收到305個提名申報項目,經過形式審查、函評,其中238個提名申報項目進入會議初評、終評答辯。10月-11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邀請戴瓊海院士、趙沁平院士、何友院士、于全院士和王恩東院士等31名權威院士、資深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由專家組討論、投票后,經過為期10天的公示,2020年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共評出100個獲獎項目成果,包括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1項,吳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貢獻獎3項,吳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學獎20項,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明獎8項,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24項,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17項,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科普項目3項,吳文俊人工智能優秀青年獎16項,吳文俊人工智能專項獎芯片項目8項。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孫富春教授介紹,今年是“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設立10周年,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獎勵與成果工作委員會將借助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獎勵實行提名制的改革東風,在學會理事長戴瓊海院士的精心指導下,為打造“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這顆人工智能領域學界與業界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主要呈現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率先優化職能,健全評審機制。一方面推進獎勵評審委員會、獎勵監督委員會職能,進一步明確“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堅持公益為本的原則,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評獎機制,組織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科技成果(評價)鑒定。通過完善提名工作、簡化公示內容、規范評審機制和加強專家庫建設與管理等,持續完善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勵提名工作科學化和系統化運行機制,將過去由單位推薦的方法,改為專家、學者、相關部門和機構等均可提名,打破部門壟斷,并強化提名責任,不斷促進科技獎勵制度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得到社會及科技界的高度認可。二是提升獎勵基金池強度,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通過提名評選優秀的智能科學技術項目成果,調動和激勵廣大智能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擴大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杰出貢獻獎、專項獎芯片項目等九個獎種的授獎領域,相繼募資1000萬人民幣獎金,用于專項獎勵基金池的支持。實行“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提名制,突出“少而精”、“稀缺性”的獎勵原則,完善提名工作辦法及細則要求,授予“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榮譽證書,并頒發100萬元人民幣獎金,有效提升人工智能領域大獎的權威性和行業影響力,在我國人工智能最高榮譽獎勵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三是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增設人工智能芯片獎。為促進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領域賦能,首次設立“吳文俊人工智能專項獎-芯片項目”,授予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做出原創性和先進性成果的團隊與個人,激勵他們實現前瞻性基礎及應用研究、解決“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獎項在鼓勵取得重大科技突破的科學家或團隊組織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在我國微電子、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領域產業了積極反響,填補了我國人工智能獎項設立芯片專項獎的空白。
新修訂的《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勵實施細則》中提到,“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提名、評審、授予各個獎項,均保證其公正性、獨立性和權威性。吳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學獎、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明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技術開發項目與社會公益項目)和吳文俊人工智能專項獎每年獎勵項目總數原則上不超過40%。其中一等獎獲獎數量不超過申報項目總和的7%,二等獎獲獎數量不超過申報項目總和的15%,三等獎獲獎數量不超過申報項目總和的18%。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科普項目、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和吳文俊人工智能優秀青年獎獲獎數量分別不超過對應提名申報項目數的20%。并明確對吳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學獎、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明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吳文俊人工智能專項獎-芯片項目,每年獎勵總數限定不超過100項。
據悉,“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主辦,得到了人民科學家、數學大師、人工智能先驅、我國智能科學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軍人、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文俊先生的支持,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核準,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國科獎社證字第0218號)公告,于2011年1月6日正式設立“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具備提名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資格,被外界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以“人工智能”命名,面向智能科學技術領域涵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最具權威性的社會力量科技獎勵。該獎旨在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瞄準科學交叉前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力弘揚和崇尚科學與創新精神,實行科學的提名、評審和授獎制度,獎勵在智能科學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做出卓著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為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學技術高峰,增強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促進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轉型融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我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享有盛譽。迄今,該獎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十屆評審頒獎活動,先后授予426個單位及行業機構,391個創新成果和項目,1403名學者及專家表彰獎勵。
據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消息,今年恰逢“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設立十周年,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通過在蘇州工業園區永久落戶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評選基地,同期舉辦“‘智創十年 賦能未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十周年頒獎盛典暨2020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等系列主題活動。作為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十周年頒獎盛典的主題配套活動,大會集閉門研討、榮譽表彰、高端論壇、產品展示、報告發布和項目路演等六大板塊于一體,是國內權威性高、規模較大、品牌力強、行業影響深遠的年度人工智能標志性盛會。本屆頒獎大會采用“1+22+X”模式,含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頒獎盛典、中國人工智能弱勢分析座談會、2020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開幕式、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20》、AI Open Index系列榜單發布、2020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主論壇報告、科學之夜AI晚會、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項目路演暨投融資對接會、2020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專題論壇、技術論壇和分論壇等系列活動。其中,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將圍繞原創AI基礎軟硬件技術研究展開合作,發揮雙方優勢,共同促進人工智能的技術突破和創新。屆時,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系列論壇將邀請192名來自清華、北大、中科院、北理工、浙大、北航、上海交大、同濟、復旦、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的權威學者和頂尖專家,以及華為、京東、聯想、海爾、平安科技、亞馬遜、騰訊等行業領軍人物和人工智能企業領袖,圍繞基礎研究與商業價值變革、生物醫學工程、“卡脖子”關鍵技術、智能生態共建、智慧城市大腦5大前沿話題,重點聚焦腦科學與人工智能、邊緣智能芯片設計、智能語音交互、智能醫療與大健康、大數據智能感知與計算、可信AI技術、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創新、智能電網、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等優勢領域和產業。通過展望人工智能未來發展趨勢,分享前瞻戰略與實踐案例,展示前沿科技應用成果,加快核心技術與產業融合,賦能行業應用落地,提升產業智能化國際競爭力,幫助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商業企業和投資金融提供方向指引和決策支持,發揮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評選基地的項目成果轉化窗口作用,為我國人工智能在前沿交叉領域的學術、技術、應用、資本與產業合作搭建高水平交流平臺,助力蘇州工業園區加快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努力打造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實驗區,為不斷推進“科創中國”和我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的創新與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