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科大訊飛趙翔:加快拓展線下店,讓消費者看得見摸得著人工智能

5月20日,在科大訊飛消費者業務半年度媒體沙龍上,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常務副總裁趙翔表示,訊飛消費者事業群自成立以來,每年保持著30%的增速。在2020年的618與雙11兩大線上消費購物節上,訊飛消費者產品的同比增長率(YOY)分別達到了40%和56%。
目前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主要聚焦在AI+商務、AI+教育兩大場景,包括翻譯機、錄音筆、辦公本、學習機、詞典筆等硬件品類。
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常務副總裁趙翔,圖片來源:科大訊飛
在會后的媒體群訪中,趙翔告訴36氪,這些產品的主要購買人群是消費者個人,并非來自機構的大規模采購。“我們的消費者是真正自掏腰包,用腳來投票的。”
同時,除了電商平臺、社交平臺的線上推廣外,訊飛接下來將進一步拓展線下實體店,讓消費者能夠更好地體驗人工智能硬件產品。
“改變世界的不是技術,而是產品”
在演講中,趙翔表示,訊飛的消費者業務之所以能保持30%的年度高速增長,源于以下幾個原因:
1、技術積累豐厚;在過去20個月里,訊飛獲得了20項國際人工智能大賽冠軍。
2、持續打磨產品細節;比如,在訊飛辦公本中,為了復原筆尖在紙面的寫字觸感,訊飛通過無數次的重復實驗,最終確立了在屏幕表層和電子層0.1毫米的懸空設計,使得用戶落筆時能夠最大程度復原在40頁A4紙上寫字的彈性筆觸;同時,為了復原筆尖在紙上寫字的沙澀感覺,訊飛使用了特制純羊毛加工筆尖,使得筆觸更加還原。
訊飛辦公本的手寫體驗,36氪拍攝
以作者本人的現場體驗來說,訊飛辦公本的寫字觸感的確不像使用一般觸屏筆敲擊屏幕,能夠較好地還原紙筆的觸感。
3、應用效果不斷提升;2014年,科大訊飛的語音轉寫準確率為60%,2019年這一數據已經提到到了98%。
4、AI的人文關懷與溫暖。
加大力度拓展線下實體店
雖然訊飛消費者業務增速亮眼,但趙翔告訴36氪,科大訊飛在做消費者業務的過程中也同樣會遇到困難——人工智能技術依舊處在新興時期,消費者需要一定的認知過程。
尤其是對于人工智能硬件來說,翻譯機、學習機等新興C端硬件不像手機、電腦這些傳統C端硬件設備,對于后者,用戶已經被培養出了熟練的操作習慣與理解度;但對于前者,當前的人工智能硬件尚處市場教育階段,需要給消費者帶來更看得見摸得著的深度體驗,才能更有助于市場拓展。
因此,趙翔告訴36氪,除了電商平臺、社交平臺的線上推廣外,下一步,訊飛將進一步拓展線下實體店,讓消費者能夠更好地體驗產品。
趙翔補充道,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普及,消費者喜歡嘗鮮、愿意嘗試新技術、新產品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
人工智能的B/C端聯動打法
根據科大訊飛最新發布的2020年財報顯示,科大訊飛2020年總營收超130億元,同比增長29.23%;訊飛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實現收入約30.78億元,總營收比約24%,其中智能硬件營收8.73億元,同比增長6.7%。
一直以來,科大訊飛的ToB企業服務/ToG政府業務占據著公司的營收大頭。直到2016年,隨著訊飛“曉譯”翻譯機的問世,ToC消費者業務才正式與當時訊飛的智慧城市、智慧教育兩大事業群并行,提到了公司高度。
在被問及ToC業務是否會在ToB集團風格中“水土不服”時,趙翔告訴36氪,在人工智能利于,ToB業務與ToC業務其實有著高度的相關性。
以教育場景為例,訊飛的學習機需要學生先去做10道題目,才能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從而構建相對應的知識圖譜。但如果此時C端的學習機可以與學校里的B端智能設備相互打通,則不僅家中的學習機可以根據學生需求提供更精準的AI課程,學校里的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實施更好的差異化教學方案。
“我們整個集團的B(端業務)和C(端業務)是相互聯動的。”趙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