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人工智能凝聚社會力量
“中文語音技術由中國人做到最好,中文語音產業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這是1999年時,還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求學的劉慶峰的理想。就在那一年,他聯合十幾位同樣有技術報國情懷的同學創辦了科大訊飛,后來發展成為中國在校大學生創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歷經20多年不忘初心的發展,當初的夢想已經一步步實現。
黨員帶頭推動技術攻關
科大訊飛黨委堅持把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作為重點,激勵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參與訊飛智能錄音筆、訊飛智能辦公本、訊飛學習機等產品的研發工作,不斷帶動技術創新。
2020年,基于在認知智能的前瞻攻關,以及將技術規模化落地應用取得的顯著應用成效,科大訊飛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這支團隊也給自己定下了長期目標:“每年至少要進步30%,這樣才能保持領先。”
科大訊飛核心研發平臺AI研究院音頻屬性分析條線副經理高天說:“我的工作涉及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等,不同的團隊都需要高效的團隊合作和集體協作。作為一名黨員,我必須主動出擊,團結同事,與不同團隊進行深入溝通交流,去打造更好的團隊協作氛圍,推動我們的工作更好更快完成。”
科大訊飛硬件中心硬件產品二部產品經理陳鵬華說:“產品經理需要將產品打磨到極致。我用黨員的高要求,去把握產品的每一個細節,不放過產品中任何一個漏洞。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客戶。”
保持源頭核心技術創新
“在迎接建黨百年的歷史時刻,我們將繼續堅持技術報國、艱苦奮斗,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說,國家科技發展離不開源頭核心技術的創新。“不能在別人的院子里建大樓,只有占據核心技術的高點,才能在產業發展中贏得主動,在國際競爭中擁有話語權。”
科大訊飛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的發展戰略,“頂天”就是保持核心技術的全球領先;“立地”就是技術必須能夠產業化。
目前,訊飛開放平臺已聚集超210萬開發者團隊,總應用數超過112萬,累計覆蓋終端用戶數超過32億。2020年,訊飛總資產達248.36億元,營業收入130.25億元。公司連續12年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的20%左右,即使在受疫情影響嚴重的2020年上半年,研發投入仍占到總營收的22.12%。高研發投入結出碩果,近幾年科大訊飛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機器翻譯、醫學影像、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領域均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優勢,曾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獎”。
除了核心技術的進步與拓展之外,技術應用落地一直是科大訊飛重點關注的領域。在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核心賽道上,科大訊飛均已形成閉環生態,并產生了標桿案例、標準化產品,以人工智能賦能各行業數字化發展。2020年12月,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科大訊飛占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語音語義應用市場份額第一,領跑國內市場。
用科技推動社會進步
作為國家智能語音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國家新基建代表企業,多年來,科大訊飛依托開放平臺,讓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真正剛需的行業中。
賦能脫貧攻堅,攜手國家多部委開發“語言扶貧APP”推廣普通話,幫助全國超過百萬人學習標準普通話、認識常用字。賦能鄉村教育,讓優質教育資源深入偏遠山區,AI教育公益計劃已陸續走進云南、貴州、四川等50多所學校,帶去人工智能教育產品。賦能方言保護,訊飛自2017年發起“AI方言保護計劃”公益行動,至今累計投入超過3000萬元,已初步完成“中國方言庫”搭建,實現23種方言識別和11種方言合成。
科大訊飛還用人工智能賦能黨建工作:用語音技術使“學習強國”APP中的新聞內容實現語音播報;和央視網合作推出《課本里的新中國》,號召廣大網友和主播一起朗讀經典課本中的片段;利用人工智能實現黨務工作互聯互通、智能分析和個性化服務,為北京、安徽等13個省份33個地市提供了智慧黨建解決方案。
劉慶峰認為,在新基建大戰略下,智能語音交互將成為萬物互聯時代的人機交互入口和新型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對國家發展打造競爭新優勢、注入增長新動能意義重大。“我們必須抓緊難得的機遇期。”(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