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人工智能之后,“智能物質”計算崛起?
導讀人工智能,放在當下來講已經不是什么新概念了,我們知道其靈感來自人類大腦和神經網絡,人腦尤其擅長計算密集型的認知任務,比如模式識別和分類等。關于 AI,一個長期的發展目標是去中心化的神經形態計算

人工智能(AI),放在當下來講已經不是什么新概念了,我們知道其靈感來自人類大腦和神經網絡,人腦尤其擅長計算密集型的認知任務,比如模式識別和分類等。
關于 AI,一個長期的發展目標是去中心化的神經形態計算,即依靠分布式的核心網絡來模擬大腦的大規模并行運算,從而實現一種受自然啟發的超強信息處理方法。
而通過將相互連接的計算塊逐漸轉變為連續的計算組織,可以設想出具有智能基本特征的高級物質形態,這種“智能物質”能夠以非定域的方式學習和處理信息,能通過接收和響應外部刺激與環境相互作用,同時在內部還能自主調整結構,以便能夠合理分配和儲存信息。
這種想法是不是再次拓寬了你對“智能”二字的認知邊界?
6 月 17 日,來自德國明斯特大學和荷蘭特文特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Nature》雜志上發文對“智能物質”進行了概述,他們回顧分析了當前業界利用分子系統、軟材料或固態材料等實現的智能物質的進展,以及在軟機器人、自適應人工皮膚和分布式神經形態計算方面的實際應用。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金熙”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