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前景好!地位高!人工智能專業大熱背后還需深思

高考已經結束,人工智能專業再上熱門,“高薪”“前景好”“地位高”成為人工智能的標簽。大熱之下,人工智能專業的幾方面問題還需引起重視:
一是高校“魚龍混雜”搶占風水寶地。大數據顯示,“人工智能”貫穿2020全年,占據高校熱門專業榜第一。2019年至今,國內開設人工智能專業的學校已經達到345所,其中獲得教育部批復人工智能首批新專業建設資格的高校215所,僅占比62%。一方面,各高校開設的人工智能專業混雜,無統一標準,人工智能是典型的交叉學科,高尖端人才需要扎實的基礎學科知識,培養這類人才需要高校本身據有良好的數學類、計算機類支撐。而據調查顯示,人工智能學院建設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有師資短缺、師資整合不力、課程體系不明晰等問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專業與智能科學專業以及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智能+”專業概念極易混淆,從而誤導考生專業選擇,影響專業人才培養。
二是市場“供不應求”掩蓋辛酸事實。日前,深圳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發布的《2021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指出: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3251億元,中國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從業人員突破60萬,但人才仍然缺乏。書中指出,結合多重因素,預計2025年,我國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每年人才需求也將成指數倍增長。然而,一項對27所高校人工智能學院的調查研究顯示,人工智能專業學生在人才市場的供需狀況,有6所高校(占比22%)反映本校培養的人工智能人才供大于求,有8所高校(占比30%)反映本校培養的人工智能人才供求相當,這與當前人工智能人才嚴重不足的觀點有很大出入。
三是新人“前赴后繼”加劇激烈競爭。一方面,高薪誘惑讓人心馳神往。招聘網站Indeed調研顯示,人工智能相關的機器學習工程師、數據科學家、計算機視覺工程師、數據庫構建師、算法工程師,位列年薪榜首,其中機器學習工程師的平均年薪為14.2858萬美元。而國內互聯網頭部企業和部分獨角獸企業的校招,開出年薪普遍在35萬以上。另一方面,崗位要求水漲船高。核心算法崗位競爭愈發激烈,2020年國內人工智能頭部企業依圖科技,校園招聘的崗位招錄比超過100:1,數據顯示,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算法崗應屆生招錄,211以下學校學生占比不足5%。
為此,建議:
一是高校應綜合考慮自身實力,合理開設人工智能專業,不能為招生不顧后果,降低教學標準。應更加重視基礎性和復合性人才培養,在基礎教育投入更多資源,加強基礎研究支持力度,為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注入源動力。
二是主流媒體應客觀理性報告,分析人工智能崗位深度需求,真實展現崗位所需專業水準和技術要求,不應落入宣傳陷阱,博人眼球鼓吹熱門。
三是考生應深思熟慮合理選擇,人工智能專業需要扎實的基礎數學、計算機知識,要大量的知識和實踐積累,面對激烈的競爭應當理性選擇專業。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