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大氣層從里到外分為哪三層(大氣層外的太空是黑的還是亮的)
我們所看到的圖中,基本都是黑的,但是這不代表太空中沒有光通過。
之所以地球上太陽光那么刺眼,是因為地球大氣層中有各類空氣分子把陽光反射得到處都是,因為地球上有很多的微塵粉末可以散射、折射、衍射陽光,就像一面面的小鏡子,也就是大氣層中的每個物質都往各個方向散發出光線,所以白天哪怕陰天,也是亮堂堂的。
同樣的道理,宇宙空間本身是空蕩蕩的,太空里的微塵粉末都被引力大的物體“吸”走了。幾乎沒有能夠將光線反射進我們眼睛里的物質,真空是不能折射光,所以我們看到的宇宙空間就是黑暗的了——即使太陽周圍也是漆黑一片。太空中除非直視太陽,否則是看不到陽光的,因此也就是黑呼呼一片了。其實太空中沒有大氣層抵擋陽光,應該更加炙熱強烈,你看那些宇航員的頭盔上都有遮光面罩就知道了。另外,當空氣中的微粒半徑遠遠小于入射光的波長時,發生瑞利散射,散射強度與光的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由于波長較短的藍光更容易被散射,所以我們看到的天是藍的。從太空上觀察地球也是藍色的。
1、日冕層溫度可達100萬攝氏度。 日冕,是指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其內部分別為色球層和光球層),厚度達到幾百萬公里以上。色球層之外為日冕層,它溫度極高,日冕溫度有100萬攝氏度。
2、色球層溫度至內而外 4,600K~幾萬度。 色球層在太陽大氣層內卻出現溫度的反常分布。在厚度約2,000公里的色球層內,溫度從光球頂部的4,600K增加到色球頂部的幾萬度,而其他的一些物理參數(如密度、電離度等)和一些物理過程也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色球物理狀況的研究,引起了太陽物理學者很大注意。
3、光球層溫度為5500度。 雖然整個說來光球是明亮的,但各部分亮度卻很不均勻.,在非擾光球中布滿米粒組織,估計總數達到400萬顆,在光球的活動區,有太陽黑子,光斑,偶爾還有白光耀斑。 它們的亮度,物理狀態和結構都相差懸殊,平均的非擾光球上每平方厘米每秒發出的輻射流量為6.3X10 爾格,由此可算出光球的有效溫度為5500度。
太陽的結構 太陽的結構從里向外主要分為:中心為熱核反應區,核心之外是輻射層,輻射層外為對流層,對流層之外是太陽大氣層。
從核物理學理論推知,太陽中心是熱核反應區。太陽中心區占整個太陽半徑的1/4,約為整個太陽質量的一半以上。這表明太陽中心區的物質密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可達160克。太陽在自身強大重力吸引下,太陽中心區處于高密度、高溫和高壓狀態。是太陽巨大能量的發祥地。太陽中心區產生的能量的傳遞主要靠輻射形式。太陽中心區之外就是輻射層,輻射層的范圍是從熱核中心區頂部的0.25個太陽半徑向外到0.86個太陽半徑,這里的溫度、密度和壓力都是從內向外遞減。從體積來說,輻射層占整個太陽體積的絕大部分。太陽內部能量向外傳播除輻射,還有對流過程。即從太陽0.86個太陽半徑向外到達太陽大氣層的底部,這一區間叫對流層。這一層氣體性質變化很大,很不穩定,形成明顯的上下對流運動。這是太陽內部結構的最外層。太陽對流層外是太陽大氣層。太陽大氣層從里向外又可分光球、色球和日冕。我們看到耀眼的太陽,就是太陽大氣層中光球發出的強烈的可見光。光球層位于對流層之外,屬太陽大氣層中的最低層或最里層,光球層的厚度約500公里,與約70萬公里的太陽半徑相比,好似人的皮膚和肌肉之比。我們說太陽表現的平均溫度約6000攝氏度,指的就是這一層。光球之外便是色球。平時由于地球大氣把強烈的光球可見散射開,色球便被淹沒在藍天之中。只有在日全食的時候才有機會直接飽覽色球紅艷的姿容。太陽色球是充滿磁場的等離子體層,厚約2500公里。其溫度從里向外增加,與光球頂銜接的部分約4500攝氏度,到外層達幾萬攝氏度。密度則隨高度增加而減低。整個色球層的結構不均勻,由于磁場的不穩定性,太陽高層大氣經常產生爆發活動,產生耀斑現象。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中的物質也是等離子體,它的密度比色球層更低,而它的溫度反比色球層高,可達上百萬攝氏度。日全食時在日面周圍看到放射狀的非常明亮的銀白色光芒即是日冕。日冕(solar corona),一種自然現象,是指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其內部分別為色球層和光球層),厚度達到幾百萬公里以上。色球層之外為日冕層,它溫度極高,日冕溫度有100萬攝氏度,粒子數密度為1015/m3。
日冕上有冕洞,而冕洞是太陽風的風源。日冕只有在日全食時或通過日冕儀才能看到,其形狀隨太陽活動大小而變化。在太陽活動極大年,日冕的形狀接近圓形,而在太陽活動極小年則呈橢圓形。
由內到外:光球;色球;日冕亮度:光球最強(地球獲得的太陽光和熱的能量基本上是由光球發出);日冕極弱(它的亮度僅為光球的百萬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時或用特制的日冕儀才能看見)厚度:約500km;約1500km;可以延伸到幾個太陽直徑,甚至更遠密度:整體上由內到外密度是在變小溫度:光球平均有效溫度為5780k,由內向外逐漸降低,在光球與色球交界處,溫度降至4000k~4600k;色球溫度但隨高度變化劇烈,到色球的頂部溫度可達幾萬度;日冕區溫度可達上百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