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區別(對比與類比的區別)
對比是指把兩個相反的事或物或人拿來比較.這樣寫可以突出你所要表達的感情,比如對某些事物的贊揚或是對某些事物的貶低.類比證論是一種通過已知事物與跟它有某些相同特點的事物進行比較類推從而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
比較:是指對比幾種同類事物的異同、高下。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從這個角度講,議論文中運用比喻,是以具體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達出來,借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來進行論證。對比:是把兩個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說明,這種寫作手法叫對比,也叫對照。運用對比,能把好同壞,善同惡,美同丑這樣的對立揭示出來,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類比:就是由兩個對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質,推斷它們在其他性質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就是是比較它們的相同之處,通過兩個不同類事物某方面的相似處比較,由此及彼地做出推論。【區別】:1、比較的對象不同,對比是指把兩個相反的事或物或人拿來比較,達到贊揚或貶低的目的。類比證論是一種通過已知事物與跟它有某些相同特點的事物進行比較類推從而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2、對比是一種修辭手法。類比不是修辭手法。類比主要用于說明和論證。
比喻說理是把抽象的道理說得生動形象,讓讀者便于理解和接受,同時又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和感染力。類比論證是把兩類相同相近或相對相反的道理進行對照比較論證,讓讀者感到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有條不紊。
類比修辭是基于兩種不同事物或道理間的類似,借助喻體的特征,通過聯想來對本體加以修飾描摹。類比的作用是借助類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畫突出本體事物特征,更淺顯形象地加深本體事物理解,或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烘托氣氛,引起讀者的聯想。類比的邏輯推理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象和強烈共鳴。在文學中,類比屬于比喻范疇,與明喻、隱喻緊密相連,但又同中存異。類比是擴展式的比喻,所涉及的兩事物間的相似點往往非止一端,各各對應,形成邏輯推理的前提。例子:妙玉笑道:“……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吃這一海便成什么?” 《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