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百遍的下一句是什么(舊書不厭百回讀的下一句是什么)
導讀
蘇東坡有《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詩,開頭兩句是: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百讀不厭”這個成語就出在這里.“舊書”指的是經典,所以要“熟讀深思”.《三國志·魏志·王肅傳》注:
人有從(董遇)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意自見.
經典文字簡短,意思深長,要多讀,熟讀,仔細玩味,才能了解和體會.所謂“意自見”、“子自知”,著重自然而然,這是不能著急的.這詩句原是安慰和勉勵那考試失敗的安敦秀才的話,勸他回家再去安心讀書,說“舊書”不嫌多讀,越讀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經典值得“百回讀”,但是這里著重的還在那讀書的人.簡化成“百讀不厭”這個成語,卻就著重在讀的書或作品了.這成語常跟另一成語“愛不釋手”配合著,在讀的時候“愛不釋手”,讀過了以后“百讀不厭”.這是一種贊詞和評語,傳統上確乎是一個評價的標準.當然,“百讀”只是“重讀”、“多讀”、“屢讀”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著一遍地讀下去.
釋義:書讀的再多不如親自去實踐體驗。
讀書那些事兒,怎么接一接下句呢。(活到老,學到老。讀書有益。這里提出了對讀書有興趣之后的三個方面問題:一是數量上的要求,求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書要注意選取有益身心的書,講邪門歪道的書堅決不讀,書中文章寫得精彩的細讀;正規渠道,講正氣及宣揚正能量的書,一定要去讀。)(笨拙之人熟能生巧,勤練筆,大干幾場,練練沒筆鋒的字,無鋒盡管無力,但便于借鑒人家的,學會處事圓滑一些。)對對子,天天練!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金龍一”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