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什么時候問世(精選問答)
導讀
最佳答案:
).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制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
雜交水稻審定是在1979年,1973年到1979都是實驗沒有正式推廣,大面積推廣是在1990年以后。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就是雜交水稻。一般雜交水稻僅指由兩個遺傳背景相同的不育系和恢復系雜交后形成的第一代雜交種。大面積推廣的雜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為遺傳工具。擴展資料:隨著雜交水稻的應用推廣,使單位面積產量得到提高并減少用種量;雜交水稻直播栽培技術就是省去傳統的水稻栽培育秧過程,把經過浸種、催芽的稻種直接播到大田中,加以管理,使之成秧、分蘗一直到成熟的一種簡化栽培方法。根據土壤特性施用。對缺鉀嚴重的土壤,施用鉀肥效果顯著。鉀肥要與氮、磷配合使用。只有在三要素合理搭配的前提下,增施鉀肥才能充分發揮其增產效果。
顏龍安1972年帶領課題組最早育出野敗秈型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號A”;1982-2003年,以“珍汕97”不育系配組的雜交稻累計推廣種植18.744億畝,占全國種植雜交稻總面積的47.59%。1973年育成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勢組合“汕優2號”,實現三系配套。真正大面積推廣種植是在十年代。
從1976年雜交水稻研究成功推廣至今,累計種植60多億畝,增產稻谷6億多噸,全世界播種面積共計1.5億公頃,每年增產的稻谷可以多供養7000萬人口。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院士的勞動成果,雜交水稻的推廣不僅滿足了國人的溫飽,而且選福世界。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陳同”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